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中医药文化

县级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日期:2025-11-12 16:27:5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浏览次数:- 字号:

  县级中医院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的核心枢纽,在保障县域居民健康、传承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限于多种因素,县级中医院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探寻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路径,成为推动县级中医院突破困境、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县级中医院发展现状与问题

  当前,县级中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储备等方面与上级医院存在明显差距。医疗设备陈旧老化,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复杂疾病诊疗需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匮乏,导致特色专科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水平滞后,制约了医疗服务的协同性与管理效率的提升。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阻碍了县级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政策支持路径

  做实强基工程,提升医共体核心实力

  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县域中医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县域总院作为医共体的龙头,其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医共体的发展水平。因此,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医疗设施条件,为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奠定硬件基础。同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人才队伍。例如,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到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指导,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医共体整体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优化医保政策,引导合理就医与分级诊疗

  合理的医保政策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当前,不同级别医院在起付线设置和报销比例上杠杆作用不明显,导致患者就医选择缺乏合理引导,分级诊疗秩序难以有效建立。应科学调整医保政策,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对在县级中医院就诊的患者给予更高的报销比例和更低的起付线,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同时,将更多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鼓励患者使用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落实对口支援,借力提升综合实力

  省、市医院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落实对县级中医院的对口支援和帮扶政策,是提升县级医院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一对一”导师制,为县级中医院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在学科建设方面,帮助县级中医院打造特色专科,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在技术指导上,定期派遣专家团队到县级中医院开展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传授先进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带动医共体整体发展。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

  信息化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鉴于县级医院财力有限,难以独立承担全县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重任,政府应加大对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建立涵盖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多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教育等服务,打破地域限制,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协同性和可及性。

  县级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强化强基工程、优化医保政策、落实对口支援、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支持措施,为县级中医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其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协同推进下,县级中医院必将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县域居民健康、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