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中医药文化

临证而不读书,不可以为医!这些中医经典你读过吗?

发布日期:2025-05-16 14:50:4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天下名士游”,是古人对治学之道的高度总结。读书与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大法门。历代医家在繁忙的诊务之余,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名著。这些文献既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亦是历代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积淀和理论的升华。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术、根基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蕴藏于历代医药典籍之中。博览群书,精研覃思,从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和学术精华,是造就自身良好学术素质的必由之路。

  举凡有成就的名医,尽管他们的成长道路各有千秋,或家传,或师承,或自学,但都诵读医学名著,通过精心研读,殚心竭虑,反复揣摩,“心悟乎古人之言,畅达古人言中之意;心契乎古人之心,曲绘古人意中之言”,基于自身对原著内容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悟解和体验,“十阅春秋,然后有得”,“取其精微,间附己意,以及考验”,著就了一部又一部的传世之作,将中医理论体系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可以说,自《内经》以来,中医理论的发展几乎都是以通过对经典名著的注释、阐发、挖掘、引申、分化、组合的形式而取得的。即便是金元四大家的争鸣、明清温热学派的兴起等中医学术史上的发展高潮,也无一不是以对经典的推衍、引申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的,都没有脱离自《内经》时代即已形成的中医自身精神和特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