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我们要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时代责任和目标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强国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中医药院校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机遇,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定位自身发展模式,推动内部治理现代化,加大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系统谋划,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01 推进中医药院校高质量发展需关注几个问题
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整体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高度关注中医药院校办学定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上下一致追求卓越的事业心等方面的问题。
明确办学定位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
办学定位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求,参照高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标准,经过纵向、横向分析和比较,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定服务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地思考和规划活动。办学定位的内涵涉及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办学面向、办学特色、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学校与社会接轨,贡献社会的基石。一些中医药院校的办学定位或多或少的存在把握地方需求不够精准,发展定位“眼高手低”的情况。
教学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医药院校发展的“牛鼻子”,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因此,人才培养体系须精准对接社会和产业人才需求。随着招生人数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全国25所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参差不齐,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否以学校的定位为基础,精准定位专业设置到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是形成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一些学校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方案与过程管理不够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或执行与高质量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
学科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学科建设是任何一所中医药院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于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大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增强,“中医药+科技”“中医药+人文”等交叉融合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中医药+”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需求已经成为现实,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更新学科内容,提高学科水平。
专业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一样都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校学科专业必须因时而变、动态调整,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常态。
科研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问题
科研水平和质量是提升教学质量,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的科研方向应精准匹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产业核心技术等问题清单。以教学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重大战略,有组织地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中起来开展研究,以重大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地方政府提供解决重大问题的相关决策咨询等方式,增强竞争力、提高显示度、认可度。
师资队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问题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然而,中医药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学科学缘结构不够合理、学科团队建设成效不够凸显、师德师风建设滞后等问题。
上下一致追求卓越的事业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质量发展好比一艘即将出海的大船,能不能捕到鱼既要看船上的舵手和水手是否各尽其责,也要看编织渔网时是否用心用力。因此,高水平的团队,执行力、工作能力以及上下一致追求卓越的事业心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缺一不可。
02 推进中医药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明确办学定位,深化综合改革
一是以办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充分结合学校历史、办学现状、自身优势、发展前景、所处方位、社会需求等因素,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二是以明确的目标凝聚发展共识。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要整合学校人、财、物资源重点发力,通过目标管理统一全校共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学校的整体工作朝着目标方向高效推进,以达成目标为导向来检验各项工作的进展。三是以综合改革激发发展动力。要按照教育部要求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推动学校在机构、制度、人事、科技、人才培养、评价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改革,进一步优化自身办学环境,释放改革发展活力,彰显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新时代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培养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功底扎实、适宜技能熟练、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上。二是探索构建新时代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为龙头,按照“中医药+”交叉融合、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理念,促进中医与西医汇通、医教研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未来医学发展和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优化设置多学科课程群、全程设置导师制、中医经典学习考级牵引等举措,实现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目标。三是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对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相应调整。学校每年应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调研,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不合时宜的部分作出及时调整,以适应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
注重学科建设结构布局
一是要坚守学校优势学科,做好学科资源统筹,举全校之力建好中医学、中药学等优势主干学科。二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中医药学学科服务地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能力。针对中医药院校缺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对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的支撑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学学科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将学科建设的生命力、落实到培养优秀人才上。将学科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体现在学校内涵建设的各阶段各环节,并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
大力推进有组织的科研
一是有组织地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中起来,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导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取得重大教育教学成果为标志开展研究。二是依托学校自身优势,精准匹配政府关注的重大、重点、急需和社会产业核心技术问题清单。有组织地开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决策咨询、中医药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科研攻关,通过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地方政府提供解决重大问题的相关决策咨询等方式,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显示度、认可度。
实施强师工程,压实人才引育职责
一是实施强师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为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层次矛盾,统筹教师培养、使用、服务保障全过程,聚焦重点环节、筑牢强师之基,构建一套全口径、完整链条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压实人才引育职责。学校在制定学科和人才发展规划,提高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的前提下,要按照“学院承担主要责任、学科需求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原则,按照“学院办大学”的理念,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来集聚人才,压实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在人才引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团队建设,要有分工有合作,充分发挥每位成员在团队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学校要加强人才团队的“传帮带”工作,特别是引导年轻教师融入学科团队,持续激发新生力量。
发挥服务社会作用
一是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作为中医药院校,既要站在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全局的重大课题前沿,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又要秉持守正创新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打通与海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互鉴、互容、互通的渠道,打造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及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教育合作品牌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品牌,为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国际人才、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与方案。二是建立服务社会的机制,以实际成效服务政府和社会。要优化联合机制,打破学院(系)间的界限,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工作机制,主动列出服务社会的项目清单和服务社会的专家名单,发挥智库、思想库和人才库的重要作用。要完善考核激励的机制,在职称评定和工资绩效上体现出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形成鼓励先进、促进工作的政策机制,把服务社会工作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
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水平,构筑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长效机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深入实施“学院办大学”强基行动,聚焦放权赋能、提质创优、考核激励的原则,推动基层组织真正实现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局面。二是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要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机构充分履行各自职能,协同联动,高效顺畅运行的机制和制度,实现学校治理体系的整体性流程再造和系统性机制重塑。要坚持“学院办大学”的导向,注重激发学院的动车作用,让学院有职有责有权,有实实在在的管理权限和抓手,对学院内部的发展事业真正实施管理权,监督权,形成校院协同,相得益彰的良好工作机制。以上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三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要注重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认真践行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价值导向,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要坚持破立并举,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做法,又加快在教育教学对标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与改革尝试,在破与立之间动态调整、在“唯”与“不唯”之间找到平衡,努力构建符合政策导向、契合办学规律、符合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机制。四是全面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出发,把培养干部的问题提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群众的事业心、主人翁意识,全面营造全校上下团结一致,追求卓越,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韧劲,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以实际成效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