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中医药文化

【特别策划】32位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说:2024年准备这样干

发布日期:2024-01-25 17:55:3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编者按:在过去一年中医药工作全面持续发力、重点加快突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基础上,我们迈入2024年。在规划2024年工作的过程中,各省份立足人民需求,服务国家大局,结合各地实际,梳理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展现新气象,努力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重大贡献。在2024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召开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各省份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人总结2023,畅想2024,描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愿景。



  北京:中医药现代化融入首都发展大局

图片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一级巡视员屠志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首都中医药工作。2023年,北京中医药工作抓统筹谋划、抓资源管理、抓系统协同、抓优化供给、抓行业治理、抓数字转型。启动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计划,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显著提升;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症状门诊建设,优质中医药资源下基层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首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为实现中医药人才梯队更加完善、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奠定了基础;发布《北京中医药“三名”陈列室建设指引》,进一步推进传承室站标准化建设。

  2024年,北京中医药工作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以“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为目标和视角,以“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为源泉和路径,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为方法和手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来展开。将率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充分融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为首都“五子”联动增添发展动能。着力写好“回归”“扭转”“破题”“拓展”“重构”五篇文章,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落实“健康理念”“整体思维”“大数据特点”三大特色回归。推动中医药从治病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从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向用现代科学进行中医研究转变,从传统医学向未来医学转变。二是强化“三大关系”扭转,进一步扭转医和药的关系、一二三产关系、中医西医关系。三是深化“三个固化”破题,实现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一体化。四是催化学术、服务、生存“三大空间”拓展,实现五种资源转化。五是优化“三大体系”重构,创建新格局,构建融防治保康于一体、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师承教育贯穿始终、院校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衔接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遵循发展规律、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天津:建设国内领先的中医药强市

图片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栩冬

  2023年是天津市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天津市发挥中医药统筹协调机制,以政府名义印发《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顶层设计、形成部门合力,规划印发“3+12”(3部综合法律规划和12部专项实施方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2024年,天津市中医药工作以联席会议为抓手,依托天津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机制,高位推进中医药“3+12”发展政策,以南开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为标杆,大力推动中医药改革实践。

  以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推进基层中医馆、中医阁全覆盖,打造优质高效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以服务群众健康为初心,开展“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业(夜)诊行动”,实施中医康复、治未病、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医疗集群建设、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试点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以学科均衡布局为基础,在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交叉创新类中均衡布局建设10个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20个天津市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优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资源纵深发展。

  以科技、人才为支撑,加强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建立中医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基层人才四级人才培养体系。

  以文化传承为动力,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力度,推进文化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活动,不断增进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图片


  河北: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

图片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凯

  近年来,河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科技创新、实施民生工程等方面扎实推进中医药发展。

  2024年,河北省将紧紧围绕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强化“两个协同”、补齐“两大短板”、打造“三大高地”,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篇章贡献中医药力量。

  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中医药体制机制创新,抓好沧州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和5个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示范引领全省中医药工作创新突破。

  强化“两个协同”。一是强化区域协同。组建京津冀中医专科联盟,支持京津名老中医在河北省设立工作室分站,开发京津冀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推进环京津地区等级以上养老机构实现“养中有中医”,协调推动雄安新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二是强化中西医协同。加快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建设8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围绕10个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

  补齐“两大短板”。一是补齐基层服务短板。启动“十百千万”行动,建成20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100个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1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旗舰国医堂”和“中医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进万家活动。二是补齐人才队伍短板。启动燕赵医学精英人才遴选工作,建设33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推出中药炮制基地和炮制工匠,加强中医学派传承发展,培育一批扎根临床的真中医、好中医。

  打造“三大高地”。一是打造创新高地。聚焦中医药定量化标准化数字化,在做好现有研究基础上,新遴选10个重点领域深入探索,力争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创建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开展委托配制等服务,争取在中药制剂调剂使用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打造医疗高地。按照应筛尽筛原则,抓好全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免费筛查。建设10个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新建5个中医互联网医院,推出一批智慧中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探索建设中医专长医师坐诊的中医专病门诊。三是打造文化高地。举办扁鹊大会,提升“扁鹊文化节”层级,打造医、产融合的扁鹊文化盛会。启动“承扁鹊医脉 游养生河北”系列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面向群众推出体验中医疗法、品尝药膳小吃等活动,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

  

  山西:六个方面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

图片

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魏来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适时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山西省中医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代。

  2023年,出台《山西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长治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2所省级医院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4个学科入选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新增三级中医医院2所、二甲中医医院6所。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医规培年度测试中名列全国第一。“百师千徒”活动培养基层学员1671人。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下达215项课题。“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覆盖207所学校。积极推动药食同源试点,党参、黄芪、杜仲叶纳入国家目录管理。

  2024年,山西省将在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强力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一是强机制。推进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争创1~2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入实施《全省公立医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在全省63所公立中医医院试点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二是提能力。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和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深入实施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创建一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支持县级中医院建设20个“两专科一中心”和20个灸疗科。开展中医馆星级服务评价工作。三是壮队伍。实施中医药人才傅山工程。加大岐黄学者、省级优才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批“三晋”中医学术流派和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深入开展“百师千徒”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高年资中医师带徒工作。加强中医馆中医师配备。四是强科研。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创新团队。持续实施中医药科技专项。实施好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医疗机构中药质量提升等项目。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平台。五是扬文化。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540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培训一批中医药新闻宣传骨干。六是兴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新热点,加快省中医院中药产业基地建设,研发一批中药制剂。


  内蒙古:实现五个“全覆盖”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勇

  一直以来,中医药(蒙医药)都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在政策扶持、体系完善、能力提升、科研创新、队伍建设、文化宣传、知识普及、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重大决策部署为指导,着力推进健康内蒙古-中医药(蒙医药)振兴行动,建成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新组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实现了省市县中医(蒙医)医院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蒙医馆)全覆盖、中医(蒙医)医院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全覆盖、三级中医(蒙医)互联网医院全覆盖、基层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全覆盖,群众就医感受和体验显著提升。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将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带来的重大政策利好和宝贵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帮扶支持,围绕中医药(蒙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突出公立中医(蒙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两个重点”,强化优势专科、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三个支撑”,努力完成服务体系提档升级、服务水平提速进位、科研能力提质增效、中(蒙)西医协同提标扩面“四大任务”,守住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医疗安全、纪律规矩、民族团结“五条底线”,用好健康内蒙古行动、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等级评审、特色医疗倍增计划、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重点工作督导检查“六大抓手”,闯新路,进前列,全力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效快速发展。


  辽宁:谋划“1+2+5”中医药发展布局

图片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杨鸫祥

  2023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着力补短板、抓人才、强产业、活机制、建高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

  一年来,辽宁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完成《辽宁省中医药条例》立法工作,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律保障;国家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引领中医医疗、科研、人才高地建设;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医学名家项目,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峰;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前实现县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基层中医馆全覆盖;充分利用道地药材产地优势,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辽宁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承担起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使命。我们统筹谋划了“1+2+5”中医药振兴发展布局,确定中医药强省建设1条发展主线;明确传承创新发展和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个主要工作导向;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升级、杏林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中医药文化弘扬对外交流5大工程。努力构建以区域和人口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急诊急救体系网格化布局,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连续、便捷、满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辽宁全面振兴贡献中医药力量。


  吉林:围绕三个维度推进中医药工作

图片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天慕

  2023年,吉林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注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起点,把握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坚持政府统筹谋划、部门协调推进,大力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得到全面提升。

  一年来,吉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中医药服务贡献率和显示度持续提升。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效完成,全省中医药“十四五”规划接近预期目标;一大批中医药重大项目落户吉林,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全省实现了县域公办中医院全覆盖,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夯实;全省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研能力持续增强,中医在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增强;优质中医药资源不断下沉,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多元化健康服务不断外延。

  2024年是中医药发展提质增速、扩面增容的一年,是实现中医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吉林省将坚决扛起中医药全面振兴的“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城乡协同、中西协同、医研协同三个维度,统筹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要求、新期盼,系统性、连续性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中医药智慧,以健康吉林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黑龙江:筑牢中医药服务网底

图片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 峰

  顺应“天时”,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历史机遇期;立足“地利”,持续推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医药系统见行见效;依靠“人和”,筑牢“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坚定信心、牢记使命、锚定目标、勇担重任,在推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中展现中医药新担当新作为。

  2023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全国第一。

  2024年,我们将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扬长避短,推动黑龙江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一是把握发展新阶段,做好中医药服务,助力提升人口素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村屯中医药服务覆盖率,筑牢中医药服务网底,增强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积极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抓好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提质扩容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推进省级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二是抢抓发展新机遇,做好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及合理利用,助推林下经济和现代农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展野生药材保护区、保护基地建设,根据资源普查和产业发展情况,制订中药资源保护目录。积极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寒温带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道地药材目录制订、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等工作。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服务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依托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特别是各级森林公园,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贯穿到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加快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树立产业标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食疗药膳产业,制订可用于药膳的中药材目录。四是打造发展新优势,加强中医药对外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提档升级。加强口岸县中医医院对外服务能力建设,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开展对外中医药服务对口支援,提供对口支援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心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服务出口基地开展对俄中医药服务。

图片


  上海: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

图片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上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牢牢把握上海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强化多部门联动、综合改革、系统集成,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创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付费模式,连续5年在全国公立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佳绩。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新增4家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依托市委“民心工程”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开展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建立从饮片溯源到第三方代煎配送服务的全流程质控链条。出台《上海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若干举措》,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赋能,不断巩固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高地。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凸显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多元文化的创新融合,以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为目标,打造中医药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新场景。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浦东新区等重大工程,规划新一轮上海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探索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模式和有效路径,全力推进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全面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以面向临床重大需求、解决临床关键问题为导向,加大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临床高水平研究。探索信息化技术赋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路径,提升名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效能。建设“上海中药云平台”,完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饮片代煎配送信息化服务场景建设,加快试点饮片质量追溯。持续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建设,以标准化助推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海外发展。


  江苏:走好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路

图片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

  2023年,江苏中医药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医药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医疗高地、人才高地、科研高地、文化高地,走好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优布局、提质效,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大力推进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新增建设80家基层五级中医馆,筑牢基层网底,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显特色、扬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中医医院彰显特色优势。推动国家、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强化中西医协同攻关和临床协作。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急诊科和特色优势专科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实现64家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全覆盖。推动全省291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服务水平。

  重传承、谋创新,增强中医药发展动能。实施“岐黄人才”培育工程,强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岐黄学者、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优化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发挥省市联动叠加效应,提升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育质量。建设10个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中医流派研究院,深入开展江苏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大力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临床医学创新中心、中医疫病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厚植江苏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广传播、扩影响,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每个设区市建优1~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广泛开展健康科普活动3000场,联合教育部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30所职业学校。推进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多元化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1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海外影响力。


  浙江:加快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图片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

  2023年,浙江中医药系统以推动卫生健康现代化为目标,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主线,紧扣“改革”“示范”两个关键词,聚力打造“浙里中医”“浙产中药”“浙中医药+”“浙派中医”四大亮点品牌,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年是浙江打造中医药强省的关键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在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加快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积极扶持和推动浙江省中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构建高水平中医药专科联盟体系。

  深化“处方一件事”改革。完善“浙里中医”数字化智能监管平台,加快建设中药全链条追溯体系,年内实现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推进“浙江中医大脑”可视化数字集成平台,加快中医医疗、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迭代“浙派名医堂”2.0版,线上线下统筹推进名中医馆一体化建设。

  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转化。加大中医药创新人才引育,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组建高层次创新团队。深入实施“双尖双领”计划,聚焦重大疑难疾病、中药制剂和中医智能诊疗设备,实施局省共建重大项目30项以上。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家庭、进基层、进校园、进农村文化礼堂。

  激活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基于中医药服务量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统筹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强化中医药综合监管,坚定地走出一条符合浙江特点的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道路。


  安徽:构建“三化、三大、三融合”发展格局

图片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我们要认真履行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中医药系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优质资源大幅扩容,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调度并取得积极进展,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启动实施,中医药跨学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布,新安医学、华佗医学研究逐步深入,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走出去”迈出新步伐。

  202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托丰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构建安徽省中医药“三化、三大、三融合”发展格局,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价值,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和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化”即中医药发展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三大”即以大服务引领大事业、大事业促进大产业,“三融合”即坚持中医与中药融合发展、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一是以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引领,着力打造“中医+”高质量服务、“中药+”现代化产业、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中医药开放发展“五大示范”;二是加快中医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县级中医院牵头医共体、“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三是振兴华佗医学和新安医学,打造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黄山国际中医药健康服务目的地;四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做强中药工业、做优中药农业、做活中药流通业,促进全省中医药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五是深入挖掘中医药精髓,实施好中医药跨学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力争在中医药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六是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人才培育工程,壮大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队伍;七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福建:培育“西学中”高层次人才

图片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闽红

  2023年,福建省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福建省中医药系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建设健康福建贡献中医药力量。

  聚焦质量发展。推动落实4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推动落实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推动省局共建福建中医药大学,遴选建设12个省级重点学科,开展省级“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支持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中医院康复科和老年病科等重点科室建设。

  聚焦基层内涵。累计支持36家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和37家中医医院共享中药房项目建设。指导6个30万人口以上县域争创二甲中医医院。在全省中医院县域全覆盖基础上,对15%的基层中医馆开展内涵提升建设,对1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阁建设。

  聚焦中西协同。完善西医医师学习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的规范管理,全省有24050名西医医师获得中药处方授权,另有4563名西医医师获得中医医疗技术应用授权。加强公立非中医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遴选支持20所公立非中医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培育“西学中”高层次人才,分3批遴选培养30名“能西会中”的西医医师。发挥医联体资源优势,推广糖尿病中西医“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打造多学科诊疗团队,衔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聚焦服务效率。持续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中,中西医一起实施“无陪护”病房试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特色服务,如提高中药饮片服务效率、共享中药房及中药配送服务试点等。开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区域调剂使用试点,累计遴选98个品种,分别在省属及4个设区市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调剂使用,促进“简便验廉”制剂惠及百姓。

  聚焦文化传播。积极开展中医药法普法宣传活动,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推动全省开展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周活动。编写中医药读本,在48所中医药文化教育试点学校推广,建设56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施健康福建中医药专项行动,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作用,促进提升广大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江西:四个专项行动助力中医药上台阶

图片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

  2023年,江西省中医药系统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成功举办2023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夯实,中医药事业产业深入融合,中医药传承创新迈上新台阶。

  2024年,江西省中医药系统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西部中医药强省引领区为抓手,实施示范区、引领区双轮驱动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四个专项行动”,奋力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江西答卷。

  实施事业拓展牵引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力争实现中医诊疗量两位数增长。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协定处方的转化。推广“共享中药房”药事服务模式。

  实施中西医联合攻关专项行动。着力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西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组织针对肿瘤、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中西医联合攻关。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开展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

  实施“西学中”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扩大“西学中”人才队伍规模,推动非中医类别医护人员学习中医。加强“西学中”优秀和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国家级“西学中”人才培养,强化省级西学中队伍建设。提升“西学中”培训质量,建设“西学中”培训基地。

  实施中医药传承与文化弘扬专项行动。深入挖掘杏林文化、旴江医学和“樟帮”“建昌帮”传统炮制工艺及江西历代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开展民间特色疗法、验方、医籍的收集保护。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持续开展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

图片


  山东:实施35项“揭榜挂帅”改革项目

图片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马立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国家启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大了支持促进力度。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担当使命、加快发展。

  2023年,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中医药医疗、科研、人才、产业、文化“五个高地”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大幅提升。

  2024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快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着力推动在深化改革、健全机制上取得更大突破。围绕“6个必答题、3份特色卷”,实施35项“揭榜挂帅”改革项目,深化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建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改革成果。

  着力推动在健全体系、提升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按照做强省级、做优市级、做实基层思路,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拓展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优势,加快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着力推动在增强动力、激发活力上取得更大突破。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联合专项,实施齐鲁扁仓中医药人才培育项目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计划,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第四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等重要文化活动,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

  着力推动在做强产业、促进经济上取得更大突破。按照标准化、品牌化、集聚化、融合化路径,全面实施《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深入推进中医药名品工程,加快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加大“鲁十味”品牌建设力度。举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等推介活动,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河南:构建各层次有机衔接的人才队伍

图片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福伟

  2023年,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中医药局工作部署,高位推动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狠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服务”目标;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岐黄工程”“仲景工程”;持续提升科研水平,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精髓;围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强省目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河南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4年,河南省将围绕国家中医药核心工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深入落实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项。贯彻落实《河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筹备召开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加强省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完善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事业与产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是积极筹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和开放型服务平台的职能定位,构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药资源研发、信息文献研究、高水平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六大体系,初步形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医教研产学一体发展”的创新生态。

  三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优势专科、“两专科一中心”和省级高水平专科建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强中医治未病、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推进中医药学科发展。深入实施“仲景人才工程”,办好“仲景书院”“王琦书院河南分院”,构建各层次有机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五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河南中医药精华精髓,深化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支持中医药文化著作出版,加强中医药科普人才培养,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湖北:提升“十大楚药”品牌与质量

图片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小川

  2023年,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湖北时珍实验室挂牌运行,1个1.1类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中医药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中阿(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成为中非友谊的靓丽名片。

  2024年,湖北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为重点,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协调发展,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作出中医药贡献。

  建强服务体系。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都市圈发展战略,推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推进中西医协同“四有机制”。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激活人才动能。实施时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集聚培养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加快推进时珍实验室基本建设,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激发产业潜力。培育提升“十大楚药”品牌与质量,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加强新药研发和已上市中成药二次开发,支持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助力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促进传承创新。协调推进“三医”联动,促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评价及绩效考核。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项目、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强制度创新,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湖南: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图片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肖文明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湖南省紧紧围绕示范区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一是聚焦医保支付改革,联合医保出台了22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付费,在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下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对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的中医病种及中医康复类病种,探索开展日间中医医疗服务和住院按床日付费试点。二是狠抓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推动省级优势资源下沉,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七;夯实县级中医医院,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肯定并在浏阳召开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现场推进会。三是聚焦人才培养,全省“西学中”人员培训规模居全国之首;在全国第二批“西学中”优才考试中,入选人数和录取率全国第二;四是聚焦产业振兴,联合工信等四部门将26个中药品种纳入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品种培育目录;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下永久设立中非中医药合作论坛,举办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启湖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年,湖南省将坚持高定位、谋全局,统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推进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着力深化以中医药评价体系改革为主的四项改革,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加快实施服务提质、人才培养等五大工程,促进中医药发展提质增速;开展医疗服务中西协同行动、中医药海外传播等四项行动,推动中医药服务惠及民生;适时召开先导区和试点县(市)建设现场推进会,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 

  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效能。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重点学科、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打造湖南省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2专科1中心”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推动高水平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强强联合,组织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疑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 

  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扎实做好“神农人才”工程,加大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顶尖人才的力度;持续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为中医药服务提质赋能。 

  四是促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遴选建设一批湘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道地药材、特色药材生态种植基地,提升湘产中药材竞争力,助推中药工业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湘药大品种;举办湖南省第二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举办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推广活动,打造更多“中医药+”新业态。


  广东:打造中药制剂“岭南名方”

图片

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忠

  2023年,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三大任务”,着力推动广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广东中医药改革勃发生机活力,推出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港澳中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获批在内地注册上市、医疗机构制剂“岭南名方”纳入医保支付等创新举措,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2024年,广东将继续以“三大任务”为抓手,重点围绕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医保政策、人才评聘激励、中药审评审批“四个机制”,打造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五大高地”,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深化国家和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旗舰”科室建设,组织开展省内“十四五”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二是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推进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科研平台专项项目建设,持续深化中医药循证医学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研究,推动南药实验室建设。三是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推进33个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40个重点学科建设。推进4位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开展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师承项目建设,持续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工程。四是扩大南药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岭南中药材基础研究和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会同港澳药品监管部门强化中药“湾区标准”应用的协作管理,进一步打造中药制剂“岭南名方”。五是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举办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落实“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持续支持香港中医医院建设。深化粤港澳中医药合作,遴选优势中药品种,支持岭南中医药品牌“走出去”。持续打造“大医精诚”文化品牌,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作品。


  广西:聚焦“桂十味” 推动制剂创新

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黎甲文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系统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在体系建设、服务能力、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发力,中医医疗资源有效扩容提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呈现新面貌。2024年,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优化人才队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高质量发展。

  健全体系、提质增效,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自治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加强市县中医医院中医优势专科和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县级中医医院,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打造“旗舰中医馆”“中医阁”。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聚焦“桂十味”,开展桂制剂遴选工作,推动制剂创新能力建设,培育桂制剂品牌;开展“十大药膳”和区域特色民族药膳标准制订,举办广西第二届中药(壮瑶药)药膳大赛,推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立足中医药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注重培育、创新驱动,做好人才和科技工作。持续打造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有机衔接,壮瑶医药融合其中,基础基层人才不断壮大的中医药人才梯队。深入培养桂派中医大师、广西名中医,建设新一批名中医工作室,遴选广西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优化打造“名中医八桂行”品牌,加强农村订单定向、中医馆骨干等基础人才培养。

  扩大传播、深化拓展,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开展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强化与部分省区交流合作,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促进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产、学、研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学互鉴、合作共赢。

  图片

  

  海南:打造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

  图片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长强

  2023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中医药工作融入自贸港建设大局,以“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为目标,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县办中医院全覆盖。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三亚市中医院向国外派驻第四批医护人员,在“一带一路”沟通交流中讲述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海南故事”。中医药深度参与疫情防控,免费发放“中药大锅汤”46万剂,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们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市县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在财政收缩经费情况下,将中医药发展经费提高50%。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全力推进中医骨伤等3个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提升25个专科、14个中医优势病种服务能力。4个黎医药体验区挂牌运营,6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评选公布,57个中医优势病种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近100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基层 “一对一”收徒带教。中医药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4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我省将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以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下基层收徒带教为抓手,推进以资源下沉为主导的一体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项目建设和建立省级二级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为重点,开展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核心的公立中医医院内涵建设。遵循中医药规律,加强各类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以挖掘、整理、传承保护为核心,实施“黎医药薪火传承计划”。不断促进海南特色的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繁荣。

 

  重庆: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8大工程

  图片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维斌

  2023年,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重庆市中医管理局”更名为“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市政府部署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8大工程,新增三甲中医医院1所,三级中医医院6所,评选首届“巴渝岐黄学者”15名、首届“重庆市基层名中医”80名,成功举办“重庆中医药新加坡行”活动,为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重庆市将以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8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强基赋能。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强化中医中药全链条管理。深入实施“巴渝岐黄工程”,引育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川渝中医药协同发展。

  建设高地。支持高标准建设重庆中医药学院,打造中医药学术、科研和人才高地。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打造中医医疗高地。推动中国·重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大巴山药谷、三峡中药材产业带建设,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打造特色。持续开展国家优势专科、中医名科、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打造优势专科集群。实施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和鉴定评价工作,建设中医药特色疗法培训推广中心,引进推广一批市内外特色疗法。遴选中医药治未病技术处方和规范项目,做实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项目等健康促进专项活动。

  深化改革。推进市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布局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建设,促进优质院内制剂调剂使用。大力推进数字中医建设,发展智慧中医医疗服务,支持“智慧中药房”等数字应用场景开发,探索建立统一的中医中药数字编码标准。


  四川:中医药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图片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四川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力指导下,四川省以中医药大省担当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格局、建设新高地。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中医药全面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在“健康四川”建设中彰显了中医药独特魅力。川渝携手,中医药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创新改革评价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实现中医药领域院士“零”的突破。成都大运会掀起“中医热”,与港澳中医药合作务实推进,与南美、东南亚等地区中医药互动交流不断深化,中医药改革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释放。

  202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精神,纵深推进示范区建设,从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建强、产业质量提升、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一是为民惠民再夯实。加速推进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部署一批省级重大工程。着力推进城乡及民族地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机制,更大范围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

  二是综合改革再突破。专项资金支持,首批遴选10个中医药强县,“下深水”示范引领。对标对表,扎实开展示范区建设中期评估。探索建立地方中医药发展成效评价机制。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一批区域中药制剂中心,推进中药制剂研发、调剂,让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三是产业发展再升级。统筹聚合资源要素,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新引擎。推进中医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一批大品种、大企业、大品牌。健全中药溯源体系、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天府中药城等一批中医药现代产业园区、规范化种植基地。赋能文旅,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新场景。务实深化川港中医药合作,推动“川药”出海,惠及全世界。


  贵州:开展“中医药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

图片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仕海

  2023年,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着力建立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国家级优质中医药资源落地贵州;着力推进实施中医药人才黔医雁翔工程,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扩量提质;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推动把贵州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强势、发展胜势,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2024年,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坚持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打造“六大产业基地”要求,开展“中医药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统筹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中医药贡献。一是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强化人才、科技、信息化支撑,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建设传承工作室(站)和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加强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加快省级中医药统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指标体系。二是统筹实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制订中医药产业发展“一图三清单”,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实物化推进重点任务。做优“定制药园”,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培育一批中医药大品种、大品牌、大基地、大集散地,评审认定一批以中医药健康体验和文化传播为主题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三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6+N宣传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开发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逐步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业链。


  云南:三年提升打造600个示范基层中医馆

图片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洪梅

  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和融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着力推进全省中医药工作提质扩面增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聚集体系、能力、人才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力,中医药事业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全覆盖。15所县级中医医院晋级三级中医医院,20所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要求。加快构建中医药人才梯次培养体系,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2024年,云南中医药将紧紧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医药发展项目,加强绩效考核,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云南贡献中医药力量。

  聚焦建高地,加快培育高水平中医医院。全力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中医药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加快省民族医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培育打造一批中医医疗服务高地。

  聚焦扬优势,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推进国家高水平学科、优势专科和省中医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科。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提质达标行动,力争20所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要求。组织开展10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加快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

  聚焦稳基层,巩固提升基层中医药工作成效。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建好130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持续开展基层中医馆建设,力争三年内提升打造600个示范基层中医馆。

  聚焦强人才,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推进建好全国、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创新师承培养模式,加快传承性人才培养。加强省高层次人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持续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西藏:守正创新推动藏医药高质量发展

  图片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格桑玉珍

  2023年,是西藏藏医药发展进步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心支持下,西藏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以‘藏’为根、以‘医’为本、以‘药’为基、以‘产’为媒”发展思路,藏医药发展呈现新气象。

  支持保障更有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编制《西藏自治区藏医药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服务体系更完善。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在自治区藏医院正式揭牌,自治区藏医区域医疗中心和重点特色中医院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实施7个县级藏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建设,37个乡镇卫生院藏医馆完成提档升级。科研创新更活跃。立项藏医药科研课题25项,完成制订《藏医药疾病分类与代码》。加大藏医药康体瘦身研发推广,完成2个藏医药康体瘦身制剂产品工艺研究,起草制订14项藏医药浴标准。文化交流更出彩。《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系统推进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与蒙古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藏医药“走出去”步伐加快。产业发展更充分。组建藏医药产业联盟,推进林芝市米林县藏医药现代产业园升级改造,“藏医药+旅游康养”深度融合,打造藏医药健康之旅等旅游体验产品,17家藏医药企业总产值31.2亿元。

  2024年,西藏将坚持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为统领,把握传承与创新关系,持续推动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加快自治区藏医区域医疗中心以及重点特色医院项目建设,发展一批特色专科、优势学科,推广藏医适宜技术。加快构建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藏医药人才振兴计划,实施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密切医教协同,强化藏医院校教育。加快构建协同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藏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加大藏医药疾病防治和经典名方研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大产品项目开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加快藏医药开放步伐。

  图片

  

  陕西:落实中医药强省3年行动方案

  图片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 峰 

  2023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陕西研制抗疫中药院内制剂26个,以中西医协同成功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转段;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陕西省中医药强省3年行动方案》的编制,开启了陕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陕西中医药人牢记在心,砥砺前行,铜川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新增3个地市级中医药管理局、2个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成示范中医馆268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组织50余名科学家走进中药企业,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长安医学”“秦药”品牌打造初见成效,中药产业产值达到630多亿元。

  2024年,我们将着力锐意创新,全面贯彻落实《陕西省中医药强省3年行动方案》,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新局面。指导铜川市、安康市抢抓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遇,科学制订试验内容,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我们将聚力攻坚克难,全面落实《陕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紧密型县域中医共同体建设;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示范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加快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我们将继续开展“科学家+企业家”科技助企活动,加强院内制剂、“秦药”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等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广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生态种植,强化全省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运用,依托秦创原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中药企业转型升级,以“秦创”科技促进“秦药”品牌做大做强。

  我们将以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为抓手,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宣传推广“长安医学”“秦药”品牌,加强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内涵建设,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助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800亿元

  图片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

  2023年,甘肃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印发《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获批建设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3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全年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800亿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新的一年里,甘肃将紧紧围绕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以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持续“建高地、扬特色、夯基础、强产业”,不断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推进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中医康复中心、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强化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康复中心、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成效评估,不断提升专科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建设,努力为“一老一小”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继续遴选15家左右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统筹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龙头作用。提升中医馆服务内涵,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

  增强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力。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开展中医药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力办好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统筹做好国家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等先行先试,一体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医药产业链发展。

  

  青海:加强省县共建中藏医特色专科建设

  图片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端智

  2023年,青海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高标准实施好中藏医药项目,持续深化公立中藏医医院改革,提高中藏医专科水平,强化中藏医药人才培养,加快中藏医药创新研究,努力提升中藏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健康青海建设。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藏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创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加强中藏医医院康复科建设。组织实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评选青海省名中藏蒙医。694种中藏(蒙)药制剂纳入全省医保支付范围。青海省现有653种中藏医项目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中药配方颗粒和藏医医疗机构常用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2024年,青海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部署,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统筹推进全省中藏医药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建设。加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省县共建中藏医特色专科建设,提升中藏医医院急诊科、康复科、老年医学科和儿科建设水平,稳步扩大中藏医药服务优势,推动公立中藏医医院提质增效和内涵式特色发展。加强高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研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快藏医药标准化进程,搜集整理校勘藏医药古籍文献。不断加大中藏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级中医药人才工作室和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高中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逐步建立中(藏)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藏)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内涵提升,建设“旗舰”中藏医馆和中藏医阁。加大乡村医生中藏医药知识、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中藏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宁夏: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新模式

  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吕金捍

  2023年,宁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抓手,聚焦全面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工程实施,全面加强中医治未病、优势专科和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形成北部引黄灌区、中部沙旱生态区、南部六盘山区3个特色中药材产业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实施“八大工程”为支撑,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创新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是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加强中医儿科、老年病科、康复科建设,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和组团式帮扶工作,全面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开展15家中医馆内涵建设、新建50个中医阁,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三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落实人才引育政策,打造中医药领域高端人才发展生态,柔性引进中医药高级人才,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强化基层和重点领域中医药人才培养,深化京宁、闽宁等中医药合作,推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

  四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着力推进枸杞、甘草等道地中药材生态化、规范化种植,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及种子种苗繁育建设,支持道地中药材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提高我区中药材品牌影响力。

  五是推进中西医协同创新。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搭建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平台,推动中西医互学互鉴,深化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带动医疗水平提升。

  新疆:加强维吾尔医药古籍保护

  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于爱平

  2023 年,新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推进“健康新疆”建设为主线,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乌鲁木齐市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26名中医药专家荣获“第二届自治区名中医”称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亚传统医学论坛,实现祖卡木颗粒等9个中成药在中亚国家注册。

  2024年,新疆将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坚持守正创新,奋力推进自治区中医药创新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和中医专病门诊、中医儿科、中医老年科建设。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促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中医药健康促进和文化传播行动,丰富中医馆服务内涵,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启动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持续加大中医馆骨干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三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领域的新疆实验室建设,加强维吾尔医药古籍保护和古代经典名方研究工作,持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和院内制剂研究水平,提高中药创新研发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建立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南北疆布局建设8~10个中药材“定制药园”,引导特色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院所及医药企业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产中药,推动中医药健康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对帮扶培养本地人才

  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艾麦尔江·吐尼牙孜

  2023 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抢抓机遇砥砺奋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点任务,推动兵团中医药事业快速稳步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2024 年,我们将持续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把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疆的重要抓手,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培育人才队伍,为各族职工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完善优化中医药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项目。统筹兵师卫生资源配置,借助对口援疆省市中医药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各师市中医医院建设,以区域发展带动完善和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依托兵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

  聚力提升中医药惠民服务能力。开展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和中医阁建设,巩固159家团场医院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加大702个标准化连队(村)卫生室中医药硬件设备投入力度,为基层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提供支持。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入基层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各领域。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两专科一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等建设。持续推进中医医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分级分类培养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持续举办兵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班,组织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训,做好中医药人才传承教育培养。发挥援疆专家作用,采取“1+1+1”(1名援疆专家+1 名医院骨干+1 个帮扶科室)结对帮扶模式培养本地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