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是科学文化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社会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是促进人民健康的重要条件。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门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制度,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作的现状
通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能够掌握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基础信息和公民素养水平。通过掌握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发展具体状况,可以为今后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评估和相关活动提供合理化建议,进而提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供给质量。
公众科学素养、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关系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国民健康水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引起诸多学者高度关注。目前,关于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概念,能够达成共识的是,主要指个人理解掌握中医药学科理念和知识、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家庭适宜方法的程度,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提高文化素质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公民素养测评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工作。从2007年开始,我国正式启动并持续开展公民健康素养监测,先后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并连续多年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4年,国家层面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填补了我国公民中医药素养评价标准的空白。2016年3月,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首次发布。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期发布相关数据。2023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提要报告》显示,在中医药文化方面,2020年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水平保持高位,普及率达94.2%,较2019年增长了1.7%;阅读率达92.6%,较2019年增长了2.5%;信任率达92.9%,较2019年增长了1.9%;行动率达62.2%,较2019年增长了4.0%。202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达到了20.7%,较2019年增长了5.1%。《“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在“十四五”末提升至25%左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认清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中的具体任务。
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作的困境和策略
结合近年出台的有关中医药国家战略和业内研究现状来看,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包括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五个维度。
面临的现实困境体现在:中医药基本理念方面,普及中医药基本术语、常识和观点不够全面,导致评价问题;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方面,融入日常生活模式有待丰富,造成兴趣问题;中医药文化常识方面,运用新媒体传播水平有待提高,形成传播问题;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方面,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精髓不充分,引发阐释问题;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方面,满足大众需求的层次有待发展,产生推广问题。
主要建设任务和策略包括:加强政府部门对公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的调查监测,精准掌握数据,为相应政策的实施提供决策咨询;设立多层次多级别的专项课题,深入研究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内涵、理论体系、要素结构和功能结构,同时,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文化经典元素,为公民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特点和文化内涵提供指导;发挥中医药从业人员主体作用,创作中医药新媒体产品,推广中医药科普项目,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并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从精神内核、认知基点、跨文化传播等方面重构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体系;发挥中医药机构整体推动作用,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文化专业人才建设,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完善效果评价机制,根据中医药事业动态发展状态,适时调整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如可以增加公民运用中医药知识参与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指标。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得以传承发展的精神财富。健康素养直接影响公民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关于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调查监测,有助于发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以及各维度之间的水平差异,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效果评价机制。大力发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能够服务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柴春泉 上海邮电医院 、章林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