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中医药文化

杏林青年|刘鹏:理解中医学特质,必须回归古籍文本

发布日期:2021-05-29 10:17:57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医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具体的思想学说,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中医学又藉由对生命与疾病的独特认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因而成为观察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特质的重要窗口。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都有鲜明地展现,正因如此,广州中医药大学刘鹏老师认为“若想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传统特质所在,就必须回归到古籍文本”。本期“杏林青年”,我们一起走近刘鹏老师,听听他对中医文化的看法。

  刘  鹏

  图片

  图片

  刘鹏,1982年生,山东临朐人,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引进人才、杏林青年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医学术史、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出版学术专著与古籍整理著作10部,代表性个人专著有《中医学身体观解读》、《渐晓中医》、《医义溯源:中医典籍与文化新探》、《简易普济良方校注》等。曾荣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一等奖(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2017)。

  近日,刘鹏老师所著《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正式出版,其同名课程《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公选课之一,针对在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的教化、启迪而开设。该课程在全国中医院校属首设,系基础医学院科研成果进课堂的实践成果之一,对于学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学习中医典籍?刘鹏老师认为,中医古籍和现行中医教材的知识体系差异很大,我们谈传承、守正、创新,就必须回归到中医古籍文本,而不是以现行中医理论“范式”为标准来想象中医传统。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的中医,实即1950年代以来才建构起来的中医教材知识体系。

  在谈到古今差异的时候,刘鹏老师举了许多例子:“在今天的中医理论体系中,肾与膀胱脏腑相合,膀胱储存尿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排出体外。这与西医学所表述的泌尿系统,是多么完美的契合。但是回到古籍,便发现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里是津液,而不是尿液。而且囿于粗疏解剖的客观局限,古人并未发现肾、膀胱、输尿管之间的解剖关联。而是建构了以脾胃、肺、三焦、肾、膀胱等为核心的多脏腑功能协调理论,用以解释津液的代谢,由之也决定了古人对津液代谢障碍疾病的治疗,不是局限于肾与膀胱。”“肝为刚脏今天被作为肝的生理特性,刚脏之称源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但叶天士书中称刚脏的不止肝一个脏,而且还有柔脏。那么刚脏究竟是何意?必须回到古籍文本才能理解,而不是望文生义。再如,肺朝百脉,教材中对它的解释与西医肺循环多么相似,但古人的本意也并非如此。所以,我们读古籍,就是要与古人交心,知道古人的本意,方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辨治体系,而不是按照今天的教材理论,去生硬地解读古人。”

  图片

  那么如何读古籍刘鹏老师建议,读古籍别贪多、贪大、贪厚,不妨从“两头”入手。汉代是中医的“经典”时代,明清时期有许多不错的医家注释与通俗读物,可以先从这“两头”开始,然后慢慢向中间的隋唐、宋金元靠拢。读古籍,重回古中医时代,不难有思想的碰撞。“我比较喜欢清代医家徐大椿,在阅读他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学源流论》等著述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我们有同样的疑问,甚至有同样的答案,宛若几百年前的古人在与我面对面交流,这是何等的欣喜与幸福。他在《医学源流论》中感言‘药之治病,有可解者,有不可解者’,《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曾以菟丝子为例进行了说明:菟丝子治面皯,如果以其味辛能散来解释,那么辛散的药还有很多,为何不具有此功效。徐大椿的反思与论述都极为可贵,正是因为他认识到了性味归经理论在解释中药功效发生原理时的不足,才没有生硬地玩文字游戏,尽管单纯从文字层面在药性与功效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并不是难事。读一读古籍,把学中医变成一件别开生面、与古人对话的乐事。当然,最关心的问题——要从哪本书看起?选择哪个注本呢?近日,刘鹏老师将新书《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一册赠予图书馆,欢迎大家到书中来寻求你的答案。

  图片

  采访中,刘鹏老师一直强调重视专业的同时,还应当涉猎文史哲方面的图书,切忌“轻人文,重技术”,大学应成为塑造一个人“三观”的关键时期。他笑谈曾有人问,有什么书读了能变聪明吗?自然,不会有这种速成的图书,然读哲思辨,是个不错的选择。读史亦然,超广角的人生视野使你看清历史演变,更能洞悉世事,做出决策。“中国古代有很好的治史传统,无论是正史,还是私人所撰,典籍浩繁。大学生可以选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前四史,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是历史文本,也是绝佳的文学写作样板。”,“再谈文学,作家冯唐有句话我非常认同,文字和人一样,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强,是弱,是弱弱的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让我们了解这份真,让你热泪盈眶,让你触动,引起共鸣,就是优秀的。我那个年代可以读《平凡的世界》,你现在可以看《山海情》,这都是鼓舞人心、带来感动的优秀作品。”当你经受坎坷或感到困苦的时候,看看优秀的文学作品,好过心灵鸡汤。“我们要做个性格完善、情感丰富的人。我常和学生说,不要把十八岁活成五十岁的老气横秋,要朝气蓬勃、情感饱满,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受真实的世界。”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曾这样评价:“一位80后出生的年轻人,能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古籍文献研究等领域颇有建树,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刘鹏老师已出版个人专著及古籍整理著作十余部,在分享写作经验时,他认为多读多练是必须的。“先谋划思路,然后下笔,一开始下笔不要担心写不好,先写,之后再谈润色与布局调整。”一口吃不成胖子,如果你对写作感兴趣,刘鹏老师建议从短文开始,要建好架构。“建好架构非常重要,比如,如何开头?我很喜欢《万历十五年》的开头,‘全年并无大事可叙’,‘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既然如此,何以把万历十五年写成一本专著呢?这便引着你继续看下去,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于写作技巧,举个通俗的例子:金庸小说《神雕侠侣》杨过小龙女十六年之约那一段写得非常好,杨过在约定之日苦等小龙女不到,从断肠崖纵身跃入万丈深谷,却意外见一茅屋,屋内陈设竟与两人当年古墓石室内一模一样,不由抚摸床几,泪珠盈眶。就在这时小龙女出现了,他们说的第一句话该如何写?既要符合人物性格,也要符合那个当下,都需要慢慢推敲。大家不妨自己去找一下答案。”

  刘鹏老师还为我们推荐了合适的中医、人文类图书清单,36本好书,干货十足,快跟着刘鹏老师一起来做最美“读书人”!■

  图片

  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