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喝错茶比熬夜更伤身!这6类茶,你的体质适合哪一类

发布日期:2025-07-12 09:34:39 来源:潘毅讲堂 浏览次数:- 字号:

  上班到公司,有点口渴,抓把茶叶往杯里一扔,热水一浇,看着叶片打着旋儿舒展开,整个人才算缓过劲儿来。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片叶子真是神奇,解渴的绿茶、暖胃的红茶、刮油的普洱,各有各的脾性。

  今儿就聊聊这些茶在中医老先生的眼中,都是怎么分门别类、各显神通的。

  转存图片

图片

常规茶叶分类

  01

  按发酵程度:

  绿茶(不发酵):如龙井、碧螺春。

  白茶(轻微发酵):如白毫银针、寿眉。

  黄茶(轻发酵+闷黄):君山银针、霍山黄芽。

  青茶/乌龙茶(半发酵):如铁观音、大红袍。

  红茶(全发酵):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

  黑茶(后发酵):如普洱熟茶、安化黑茶

  02

  其他分类:

  再加工茶(如茉莉花茶、普洱茶膏)。

  药用代用茶(如菊花茶、蒲公英茶)。

图片

从中药性味归经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茶叶的性味归经与发酵程度、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绿茶:苦、甘,微寒,归心、肝、肺、胃经,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毒醒神。

  白茶:甘、凉,归肺、胃、大肠经,滋阴润燥,清热解毒,降火生津。

  黄茶:甘、平,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消食导滞,调和脾胃。

  乌龙茶:甘、酸,平,归肝、脾、肾经,疏肝理气,消脂降浊,提神醒脑。

  红茶:甘、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散寒,暖胃和营,助阳化湿。

  黑茶:甘、苦,温,归脾、胃、大肠经,消食去腻,祛湿化痰,降脂通便。

图片

各类茶的功效与食疗应用

  01

  绿茶(性寒)

  功效:清心火(缓解口干舌燥、目赤肿痛),解油腻(适合饮食肥甘后饮用)。

  食疗搭配:

  绿茶+薄荷:清热利咽,缓解风热感冒头痛。

  绿茶+蜂蜜:润燥通便(适合肠热便秘,虚火者慎用)。

  02

  白茶(性凉)

  功效:养肺阴(改善咽干咳嗽),降虚火(适合熬夜、阴虚火旺者)。

  食疗搭配:

  老白茶+陈皮:理气化痰,缓解痰热咳嗽。

  白茶+雪梨:润肺止咳,适合秋季干燥季节。

  03

  黄茶(性平微温)

  功效:健脾助运(改善食欲不振),祛湿利水(适合梅雨季节湿重者)。

  食疗搭配:

  黄茶+山药片:补脾益气,调理慢性腹泻。

  黄茶+炒薏米:健脾祛湿,缓解肢体困重。

  04

  乌龙茶(性平)

  功效:疏肝解郁(缓解压力大、情绪低落),消脂降压(适合肥胖、高血压人群)。

  食疗搭配:

  乌龙茶+玫瑰花:疏肝活血,调理经前乳房胀痛。

  乌龙茶+山楂:消食降脂,适合高脂饮食后饮用。

  05

  红茶(性温)

  功效:

  温胃散寒(缓解胃寒腹痛),促进血液循环(适合手足冰冷者)。

  食疗搭配:

  红茶+生姜+红糖:驱寒暖宫,缓解经期小腹冷痛。

  红茶+桂圆:补血安神,改善气血不足型失眠。

  06

  黑茶(性温)

  功效:

  消食化积(解肉食油腻),祛痰降脂(适合痰湿肥胖者)。

  食疗搭配:

  普洱熟茶+桂花:暖胃化痰,缓解胃脘痞满。

  黑茶+茯苓:健脾利水,调理水肿型肥胖。

图片

中医饮茶原则与禁忌

  通过中医视角分类饮茶,可更精准地利用茶叶的食疗价值,但需结合个人体质调整。

  01

  体质匹配:

  热性体质(易上火、便秘):多饮绿茶、白茶。

  寒性体质(畏冷、腹泻):多饮红茶、黑茶。

  痰湿体质(肥胖、舌苔厚):常饮乌龙茶、黑茶。

  02

  禁忌提示:

  ● 绿茶性寒,空腹或脾胃虚寒者忌大量饮用。

  ● 红茶温燥,阴虚火旺者(如潮热盗汗)慎用。

  ● 浓茶易耗伤阴血,失眠、贫血者宜淡饮。

  说到底,茶叶这片东方树叶最懂中国人的身子骨。春天肝火旺来点绿茶清清热,冬天手脚凉就捧杯红茶暖暖胃,吃撑了掰块普洱茶砖刮刮油。现在年轻人整天对着电脑手机,眼睛酸了泡杯菊花枸杞,熬夜加班备点老白茶,可比喝那些花里胡哨的饮料实在多了。茶啊,说到底就是烟火气里的养生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