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内经》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夏季养生,要注重养神

发布日期:2025-07-04 16:54:20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浏览次数:- 字号:

  如今资讯发达,人们每天都会主动或被动接收到大量信息,处理这些内容,首先需要消耗的就是我们的“心神”,很容易使人用神过度。

  进入盛夏,本就匮乏的心神,在炎热气候的影响下,就会出现阳躁、升动太过而不得眠,或是阳躁持久而不得休养,出现阳气虚衰,从而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黄帝内经》有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此,养神是我们夏季养生防病非常重要的一环。

  

  夏季养生,注重养神

  01  情志方面

  少私寡欲 

  少私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这种养神方法,不是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不是人为地过于压抑思想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敛思凝神保持思想清静。

  抑目静耳 

  眼睛与耳朵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目清耳静,则神气内守而心神不劳,若目驰耳躁,则神气烦劳而心忧不宁。

  老年人阅历丰富,思虑易起,心神易动难静。故而孙思邈强调:“养老之要,耳无妄听,日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02  起居方面

  无厌于日,适度出汗 

  夏季适当从事一些户外活动,照照太阳,补充人体的阳气,促进阴精气血物质的孕育。

  一般是从立夏那一天开始,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室外运动。夏季适度出汗,让人体阳热之气宣泄,气血流通,其既可降温消暑,又能排出陈气浊物。

  使用空调,调控温度 

  入夏后,应该在室内温度达到30℃以上才使用空调,白天25℃~28℃之间,夜晚睡觉时调到28℃。

  室内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6℃。

  使用空调2小时~3小时,最好打开门窗通风5分钟~10分钟,以保证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

  一直在冷空调环境上班的人群,可以长期喝喝姜茶、吃吃酒酿,对升动心阳,促进人体阳热之气宣泄、气血流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03  饮食方面

  适当食寒 

  酷暑盛夏,阳热盛极,可适当食用味苦性寒的食物,以制约阳热之气太过,帮助体内散发热量。

  如苦瓜、芥莱等苦味食物或西瓜、绿豆等寒性食物可经常食用。但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凉菜、生冷瓜果等

  清淡营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常形成阳气在外、阴寒内伏的状况。饮食调养应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

  在夏日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鱼肉、蛋类、奶品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

  

  04  药物养生

  中成药 

  夏季要预防中暑,除注意睡眠要充足、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以及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食疗饮料之外,亦可使用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中成药来预防中暑。

  刮痧 

  夏季伤于暑热之邪,引起的以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呼吸粗壮、小便赤涩等主要表现的病症,可在后背膀胱经上以及肘窝、腘窝处刮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