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冬病”如何“夏治”?

发布日期:2025-06-27 10:19:20 来源:中国中医 浏览次数:- 字号:

  什么是“冬病夏治”?针对不同人群,“冬病夏治”的方式是否有所差别?日常如何调护来顺应夏气?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冬病夏治

  01  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

  “冬病夏治”理论源于 《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理论。针对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相应治疗,从而使疾病症状减轻。

  “冬病夏治”符合中医理论中的“天时相应”及“治未病”思想。通过“春夏养阳”可以纠正机体阴日平衡。

  除了穴位贴敷,还可以应用针刺、艾灸、内服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

  以隔姜灸为例,利用姜的热性,加上灸的作用,功效卓著。针刺如“烧山火”针法可产生热感,温阳散寒的效果明显,具有益气、温阳的补益效果。

  “冬病夏治”除了针对常见的虚寒型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病症,还可应用于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当然,还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医生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诊治方案。

  02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都属于“冬病”的范畴,多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病情容易反复。其中一个治疗手段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除了未病先防,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疾病发生的次数以及减轻患者的症状。

  夏季是养肺的黄金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抓住冬病夏治的时机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将三伏贴与汤剂、丸剂等配合起来,预防冬季发作。

  图片

  03  心血管疾病防治

  夏季养心,这里的“心”并非完全是指现代医学里的“心脏”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高血脂患者如果属于痰湿质,他们就不适合贴三伏贴。

  除外治外,内养同样重要。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妙招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忌食生冷食物、夏季大量出汗要记得补水、饮食要清淡、勤运动、少看手机、少吹空调以避免忽冷忽热。

  04  妇科疾病防治

  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以及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虽然不像哮喘、冻疮等多发于冬天,但是其发病原因往往与女性受寒、体质虚寒等有关,也属“冬病”。

  现在常说的女性“宫寒”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就是“子宫寒冷”。子宫寒冷”并不是说子宫腔内的温度低,而是指子宫及其相关功能呈一种低下的状态。

  穴位贴敷是妇科疾病“冬病夏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提供不同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贴敷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贴敷当日戒酒、辛辣食物、海鲜、蘑菇、牛肉、芋头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冷水浴;贴敷后不宜剧烈活动;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

  图片

  05  日常调护顺应夏气

  心理层面

  切勿有大喜大悲、激动愤怒等极端情绪。不良情绪在夏季最先伤心。心主神志,心伤则神乱;心亦主血脉,心伤则脉乱。

  饮食方面

  宜补充足够的水分,可多食用冬瓜、薏米、绿豆等食物,清心解暑。切勿贪食生冷,否则伤及脾胃。夏季细菌滋生较快,谨防急性胃肠炎、痢疾等发生。

  适当运动

  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走到山林溪涧,呼吸清新空气,疗愈身心。

  切勿贪凉

  切勿贪凉快而袒露肚脐腰腹。避免空调冷风直吹侵袭,造成伤风感冒或骨关节疾病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