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真正会养生的人,都是能“寓医于食”的人

发布日期:2025-05-17 15:01:49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饮食中的中医养生”专题发布会。发布会提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记载,深刻阐明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也奠定了中医食养药膳的理论基础。中医食养药膳将中医学与烹调经验相结合,“寓医于食”,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治、康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今天和大家分享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发布会上的答记者问。

  针对不同的节气,食养药膳选择有什么不同?

  张忠德介绍,中医讲“药补不如食补”,我们通过日常的饮食来预防治疗疾病,或者进行自我的健康管理,这是中医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食疗讲究要三因制宜,需要结合不同的时节、人群、地域给予个性化的食疗计划,我们知道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变化,人体在节气变化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适应性的或者不适应性的反应。

  以目前来看,现在已经到了立夏节气的第十天,七天以后就到了端午节前后的小满节气,这个节气我们民间叫“五月毒”,也叫做“龙舟雨”,气温很高,雨水很多,湿气很重,南北地域差异也非常重。

  在南方地区,湿热偏重,由于很热,所以出很多很多的汗,人体的阳气就外泄。外界里面的湿邪就容易侵蚀到人体,引起各种的湿疹、疮疖,以及一系列胃肠道的不适,如胃口不好、肚子胀、大便不成形等等,这时候清热化湿为主,我们用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做成的药膳,比如白扁豆、赤小豆、生姜煮的瘦肉汤,或者用木棉花、薏苡仁、陈皮煮的排骨汤等等药膳。

  北方地区这时候的气温慢慢地往上涨了,雨水也增加了,但是早晚温差特别大,湿热慢慢地起来,这个时候往往夹风夹寒,所以除了胃肠道问题以外,这时候北方地区很多人会出现鼻子痒、皮肤痒、眼睛痒等过敏症状,这时候除了祛湿、祛热之外,同时要兼顾补气健脾,在上面的基础上,北方会加一些党参、西洋参、太子参、五指毛桃、赤小豆,如五指毛桃或者党参、瘦肉煮的汤。

  天气再热一点,进入三伏天以后,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特别多了,这个时候高温高湿,暑、湿、热并重,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苦瓜、冬瓜、西瓜、绿豆,加大化暑湿的药物,健脾的力度,再给予一些荷叶、莲子心、灯芯花、淡竹叶这些清心除烦的药物在里面,它就会对三伏天的天气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如果你平时脾胃很虚弱的、脾胃不太好的,就注意不要长期吃,吃一两次就可以了。

  其他季节,比如说秋季的气候干燥,大家都会懂得,吃雪梨、石榴、蜂蜜等滋阴润燥的。冬季很寒冷,我们吃什么?当归、艾叶、羊肉汤来温阳祛寒。春季的时候,春潮来袭,就是从严寒慢慢地往温暖潮湿过渡,这种节气就吃生姜、藿香、紫苏叶、艾叶、佛手,以“疏肝健脾化湿”为原则。

  特殊群体药膳的选择有哪些注意事项?

  张忠德介绍,不同年龄的人群脏腑气血的盛衰情况不一样,尤其是儿童、孕产妇、老人家这三种人群,食养方面我们更加要注意“因人施膳”。

  儿童的体质特点为“肺常不足、脾虚、心肝有余”,儿童的肺气不足,经常会出现反复感冒、鼻炎、哮喘这些症状,我们可以用五指毛桃、太子参、党参等补益肺气,如五指毛桃、太子参煮汤,或者太子参煮牛肉汤。夏季的时候大家都很热,喜欢开很冷的空调,或者是吃很寒凉的东西,这时候就会造成“人造风寒”,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生姜、紫苏叶、葱白来煮水做代茶饮。脾胃虚容易出现胃口不好、积食、肚子胀,我们可以用山药、麦芽、山楂这些健脾益气的东西。有些小孩吃了太多肉的时候,就可以提前煮一些麦芽山楂饮给他喝,消食、健脾,防止他积食。

  夏天有时候吃很多冰冷的东西、饮料,就会出现拉肚子、肚子不舒服等等,我们可以用陈皮、生姜煮水来温中祛寒。心火肝火很旺,小孩儿就会出现烦躁、情绪不好、睡觉不安,尤其是季节变化的时候,这时候就更容易,所以我们可以用麦芽等来平肝疏肝,搭配灯芯花、莲子心等煮水煮汤喝。

  孕妇的气血要供应给胎儿的生长发育,气血就相对偏弱,所以很容易出现心烦不舒服、疲倦、乏力、怕冷、出汗多、健忘,我们可以用党参、桑椹、龙眼肉做成的药膳来补气血。我们知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补好脾胃很重要,可以多用砂仁、白术、陈皮来煮汤,不仅仅可以健脾补气,还可以有助于安胎。产妇在月子期间可以用益母草、当归、桃仁等来促进恶露的排出,同时可以用黄酒、米酒、猪脚姜来驱寒养血。

  老年人的脏腑会慢慢衰退,非常容易会出现疲倦乏力、腰腿酸痛、夜尿多、睡觉不踏实,我们可以用党参、芡实、巴戟天、牛大力等等做成的药膳进行健脾补气、补肝肾,比如牛大力煮猪骨头汤,或者党参、芡实煮鸡汤,但是容易上火的人群,我们要注意煲这个汤的时候加一些沙参来养阴润燥,容易积食的人群可以加一些麦芽健脾消食,做到“补而不燥”“补而不滞”,这是我们的原则。

  不同地区食养药膳有什么差异?

  张忠德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老祖宗最出名的一句话,由于南北气候和人群特质不同,养生的需求也不同,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夏季漫长而且高温多雨、闷热潮湿,许多广东朋友都知道,受此气候的影响,人体汗出得特别多,因此岭南地区“以汤养生”的理念融入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岭南独特的文化符号。

  我们在食材选择上,南方注重选择清热祛湿、健脾补气、养阴生津类的药材。例如,清热祛湿类的荷叶、赤小豆、冬瓜等,健脾补气的五指毛桃、山药、白术等,养阴清热的乌梅、百合、玉竹等等。广东人还喜欢用鸡蛋花、木棉花、布渣叶、火炭母等岭南的草药煮凉茶喝,祛暑祛湿,比如王老吉、廿四味、五花茶、癍痧等等耳熟能详的广式凉茶特别多。

  而在烹调方面,南方多采用煲汤、炖汤、清蒸的方式,追求原汁原味,口感上清润为主。比如竹蔗茅根马蹄水、冬瓜荷叶炖水鸭、粉葛赤小豆鲫鱼汤等等,都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常见的夏季清热去暑的药膳。

  而在北方,由于气候较为寒冷,在食材的选用上以面食跟肉食,这些属性温,功效以补气温阳祛寒为主的食材,如羊肉、牛肉等温补制品可以很好的御寒。但是要注意,脾胃虚弱的人群,在肉食、面食太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积食,或者积食化火,引起口腔溃疡等等不适,我们可以按以下方法去处理。如果肉食吃得特别多,导致积食,可以用山楂、乌梅、麦芽做成代茶饮。面食导致的积食,我们可以用麦芽、谷芽、陈皮等制作的代茶饮来健脾消食。此外,长期食用大量面食和肉类的人身体容易偏胖,适当控制饮食的同时,可以用党参、白术、茯苓、炒薏苡仁等补气健脾祛湿的药材,搭配麦冬、麦芽、乌梅等消消食,这样帮助自己管理好体重。

  在烹饪方面,北方多采用炖、炸、烧等方法,口味比较重。在烹饪的时候往往经常搭配胡椒、花椒、八角等辛香调料驱寒,所以,这些辛辣的食品相对温燥,吃得太多可能会出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等伤阴的表现,我们适当搭配一些酸菜、酸萝卜等等酸味的食材,既可以开胃消食,又可以养阴润燥,这样南北不同的地区就会适应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