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夏天养心最关键,收下这份中医养心指南

发布日期:2025-05-08 16:49:58 来源:生命时报 浏览次数:- 字号:

  “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这句养生谚语应该是不少人都熟悉的。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夏季在五行中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图片


  

  立夏后,为什么要开始养“心”?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季属于火,与心气相通,故夏季养生以养心为先。

  立夏以后,自然界中阳气渐长、阴气转弱,气温逐渐走高,人体心气也逐渐旺盛,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蓄养心阳、通调血脉,是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段时间。立夏、小满两个节气都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即夏之初。

  此时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养生要顺应自然界大气相交之时的这个特点,注重对心脏的养护。

  此外,生活中要重视“静养”,应避免大喜大怒、过度思虑等耗伤心气。

  

  最养心的夏季作息

  早起晨练

  养阳养心

  夏季人体机能较为活跃,动则升阳,适当运动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

  清晨是夏天最凉爽的时间段,晨起后可以在林荫花间处散散步。但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更不可过度,尤其是老年人,以打太极、散步等舒缓的运动为主,切忌大量出汗。

  午时小睡

  缓解疲劳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夏季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

  午睡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午睡时如果能在一开始练练转眼球,不但会提高午睡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实在睡不着,也可以闭目养神。闭上眼睛可以养目,同时也可以静心。

  下午喝杯茶

  宁心安神

  鲜荷叶半张,莲子、芡实各20克,冰糖5-10克,用水煎煮直至莲子和芡实熟烂,可以调理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傍晚放松

  利身心

  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

  运动方式推荐缓慢地散步,做扩胸运动,双手上举过头,频率为每分钟10~15次即可。

  夜间泡脚

  排出湿气

  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对长期待在空调房的人更为合适,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图片


  

  常做3件事,养好心血管

  夏天闷热干燥,中医认为,“热可生火”, 容易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长期如此,可能“伤心”。要想养好心血管,从入夏这天起,就要培养以下习惯。

  1、多吃养心食物

  可以适当多吃鸡蛋、鸡肉、莲子、桂圆、小米等养心的食物,为即将到来的暑热天气打下身体基础。

  2、提醒自己少生气

  气温升高,人们也容易烦躁不安。人的精神、意识等活动都受心脏支配,夏天是极易心浮气躁的季节,静心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大喜大怒大悲。

  研究发现,人的情绪起伏过大时,免疫力也会降低,所以要以静养心,多用绘画、书法、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方式来缓解急躁情绪。

  3、忌大汗淋漓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剧烈汗出会损伤心阴,出现心悸、心烦等症状,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瑜伽以及游泳等运动。

  

  常按养心穴位——神门穴

  穴位养生方面,可以选择神门穴(位于腕横纹靠近小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养心安神。常按这个穴位,心脏越来越好。


  图片


  神门穴为心经原穴,是心脏原气所经过和停留的部位。神门,顾名思义,是心神出入通达之处;心藏神,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以及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生理活动。

  通过平缓柔和地按揉神门穴,可以达到养心安神、宁心助眠的作用,神安则心血管收缩和缓有力,将血液运行至全身,心情平和不急不躁,以顺应夏季节气变化。

  

  养心食疗

  百合莲子粥 

  莲子30克、干百合20克、粳米150克、枸杞12颗,煮粥食用。

  功效:宁心安神、健脾补肾。

  枸杞山药粥 

  枸杞20g,山药20g,粳米100g,煮粥食用。

  功效:补脾益肾,养心安神。

  莲子桂花汤 

  莲子120g,桂花10g,冰糖100g,煎汤,早晚服用。

  功效: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