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清明前后,用好这棵“养生草”

发布日期:2025-04-13 16:59:59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清明节气雨纷纷,出门踏青的人们,容易因为寒湿和蚊虫侵扰,变得昏沉困倦,易沾病气。此时节,田间的艾草生长正茂,清香鲜嫩,正是采摘的好时候。如《本草纲目》所说,艾草“逐一切寒湿”,清明前后正是食艾用艾的最佳季节。

  

  清明节气食艾,好处多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陈楚云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医认为,人应四时,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节气之际达到最旺。春季常见的头痛、眩晕、眼花、情绪不稳等,都被认为是“肝火旺盛”的表现,应该多吃柔肝护肝的绿色蔬菜。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滋生,各种呼吸、消化、心血管、皮肤疾病也容易来添乱,有温经止血、散寒袪湿、止咳平喘、杀虫止痒等功效的艾草,恰是清明时节的养生良伴。

  《诗经》里的“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可见国人采艾用艾有悠久历史。艾叶在历代医药著作的相关记载颇丰,并被药典称为“医草”。

  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具有温中、逐冷、除湿的作用,内服外用皆可。“医家用灸百病”,艾叶作为中医灸法的主体材料,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材之一。

  艾草在清明前后最为鲜嫩翠绿,清香宜人,食法用法也多。用艾草制作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仪式感之一的小吃;艾草也可入汤入粥,或制糕做饼,袪湿驱寒,安神养心。艾草香味可以有效驱蚊虫,所以也被用来熏烧驱瘴,制成香囊;用艾草泡脚,还可以起到温经散寒,安神助眠的功效。

  陈楚云介绍了三道艾草食养方,供大家按需选用:

  1

  艾叶煮蛋

  艾叶(干品)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鸡蛋1只,红糖适量。将艾叶、大枣、鸡蛋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鸡蛋煮熟后去蛋壳,再入锅煮5~10分钟,调入红糖,略煮溶解,去药材渣取汁和蛋,饮汤食蛋。

  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养血、安胎养神的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崩漏或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

  2

  艾叶饺子

  做法:将10~15克新鲜艾叶、瘦肉、生姜洗净,混匀剁碎,加入适量食盐、调料拌匀,做成馅料。以白面皮包成饺子蒸熟即可。

  功效:散寒止痛、健脾益气。适用于虚寒体质,也适用于脾胃虚寒、慢性腹泻、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3

  艾草茯苓瘦肉汤

  鲜艾草100克,茯苓15克,瘦肉100克,生姜5片。先将瘦肉洗净焯水备用,生姜切片,茯苓洗净;再把瘦肉、生姜、茯苓一起放入锅内,加2升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中火煲约1个小时。快好时把洗净沥干水后的艾叶放入稍搅匀,再煮3-4分钟,调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广州的清明前后雨水多,易让人四肢困重、精神不振、脾胃不佳,潮湿的清明时节用艾草煲茯苓瘦肉是不错的选择,能够散寒祛湿、安神养心。

  

  艾叶泡脚,安神助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科护士长王少敏主任护师介绍,用温热的艾叶水泡脚,不但杀菌止痒,还可以起到祛湿散寒、安神助眠的功效。取一把艾叶用水煮开,然后倒入泡脚盆中放至温度适宜,泡脚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在春季容易失眠的人不妨一试。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用艾叶煮水泡脚,每次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一个星期泡两三次即可,不可以天天泡。因为艾叶泡脚有引火下行的作用,经常泡会引起头面部气血两亏,容易导致气虚。糖尿病患者尤须谨慎,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为宜,水温不宜过烫,以防烫伤。

  艾“灸”养生正当时

  王少敏主任护师介绍,中医认为,清明正值人体阳气升发之际,亦是艾灸调理身体的好时机。清明时节天气湿冷多变,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也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痛和风湿病变。建议用艾灸巨阙、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每日一次,可以起到温阳祛湿、行气止痛的功效。

  此外,蒸脐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医认为,脐通百脉,通过脐灸温补,也可起到补虚泻实,治标固本的作用。肚脐的皮肤比较薄,借助艾灸的热力,对药物的吸收也比较快。在神阙穴上点燃艾绒施灸,对胃炎、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痛经、崩漏、手足麻木、关节疼痛、失眠等清明节气常见病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和保健功效。

  王少敏提醒,尽管艾灸应用广泛,但也并非人人适宜。热性疾病或热性体质者、阴虚体质者一般不宜艾灸;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者应慎用艾灸;身体极度虚弱者也不宜施灸。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自行艾灸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建议到正规中医院或专业机构辨证施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