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利用好“春生夏长”的自然规律,中医助力孩子“拔节生长”

发布日期:2025-04-12 16:57:42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春夏二季不仅是自然界焕发生机的季节,也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如何利用好“春生夏长”的自然法则,助力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拔节生长”,一起来看东莞市中医院儿科医生们的建议。

  

  脾肾共助,奠定成长基石

  中医认为,儿童“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因喂养不当或饮食失调而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挑食等问题。

  这些状况会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受纳、消化及营养转化功能。作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

  而肾藏精、主骨、生髓,作为“先天之本”,其功能的强弱同样决定着孩子们的成长质量。

  脾胃与肾的和谐共振,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儿童生长迟缓的中医辨证

  中医对儿童生长迟缓的辨证分型细致入微,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根据不同证型表现,可为孩子们量身定制调理方案。

  脾胃气虚证: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头晕嗜睡、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

  脾虚肺弱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便溏、气短多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虚湿困证:食少、胃胀不适、便溏口黏、身体沉重、懒言少动,舌淡红苔厚,脉濡。

  脾胃虚寒证:胃凉胃痛、畏寒加重、腹胀呕吐、食少便溏、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

  脾胃阴虚证:唇干口渴、食欲渐减、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证:身材瘦小、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精神不振、便稀,舌淡苔薄,脉沉迟。

  肾阴虚证:瘦小疲乏、耳鸣咽干、手足心热、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外治法:调脏腑,促成长

  中医药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尤其是中医外治法以其独特优势备受青睐。通过穴位推拿、贴敷、沐足、耳穴压豆等手段,可有效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活力。

  01

  小儿推拿

  补脾经100-300次:健脾益气,改善食欲、腹泻及消化不良。

  

  运板门100-300次:助消化、促吸收,健运脾胃。

  

  补肾经100-300次:固本培元,强肾助长。

  

  调五经3-5遍:平衡五脏气血,疏通经络。

  

  摩揉涌泉50次:安神助眠,引火归元。

  

  小儿捏脊:调和脏腑,疏通阳气,强身健体。

  

  02

  中药局部熏洗

  选用黄芪、白术、威灵仙、当归等中药研粉,制成药包,用热水熏蒸并浸泡足部15-20分钟,达到益气健脾、补肾助长的效果。

  03

  耳穴压豆

  以王不留行子、决明子等贴于耳穴,通过适度刺激,调节脏腑气血及内分泌功能,促进生长。

  04

  耳部刮痧

  使用铜砭刮痧板刮拭耳部经络或穴位,结合耳穴疗法,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助力健康成长。

  四季调养:顺时而动,助长有道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时调养是其核心原则。

  春季:阳气生发,宜食辛温之物(如葱、蒜、韭菜),助阳气升发。

  夏季:阳气外越,体内阳虚,少食生冷以护脾胃。

  秋季:气候干燥,宜选甘润养肺食材(如雪梨、银耳)。

  冬季:寒气逼人,温补同时养阴,鸭肉、猪肉是不错选择。

  针对不同中医证型的生长迟缓问题,推荐以下食药物质,列表如下:

  图片

  春天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借助中医智慧,我们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及心态调整,为孩子们打造科学的助高方案。让孩子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茁壮成长,绽放青春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