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脾肾两虚如何调理?

发布日期:2025-04-05 15:40:19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 浏览次数:- 字号:

  临床接诊的时候,不少患者朋友都会问:“医生,除了脾虚,我还有没有肾虚啊?要不要健脾又补肾?”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脾肾两虚的话题。

  图片

  01

  脾与肾的关系

  想知道脾与肾的关系,首先要知道脾与肾各自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肾的生理功能是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肾主纳气。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先后天相互资生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才能健运。肾精又得依赖脾运化水谷精微不断补充,才能充盛。

  所以脾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肾虚的人会导致脾虚,而脾虚的人日久也会出现肾虚。

   协调水液代谢

  脾肾两脏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湿,需要得到肾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开阖,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但这种开阖作用,又要依赖脾气的运作。

  所以对于临床上一些湿气偏重或者感受湿邪日久的人,为了得到更好的祛湿效果,在健脾的同时,我还会加入一点补肾的药物,而那些小便频数的肾虚病人,在补肾的同时,我也常常加入健脾补气理气的药物。  

  02

  脾肾两虚会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讲,脾肾两虚主要是指脾肾阳虚,但是人体很复杂,有的人会脾肾阴虚,或者脾阴虚肾阳虚,又或者是脾阳虚肾阴虚。但归根到底,脾肾两虚的人就是既有脾虚又有肾虚的表现,具体属于哪种虚,不妨看一下症状。

   脾阴虚的表现

  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脘腹痞胀、夜剧昼静,大便偏干、排出无力,手足烦热,嘈杂不适,舌质嫩偏润、苔少,脉细弱。

   脾阳虚的表现

  大便清稀甚则完谷不化,脘腹冷痛喜温喜按,遇寒或饥时痛剧,畏寒肢冷,肠鸣辘辘,口泛清涎,面色晄白,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胖伴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肾阴虚的表现

  腰痠(酸)神疲,头晕耳鸣,少寐健忘,遗精早泄,闭经不孕,口干咽痛,午后潮热,两颧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肾阳虚的表现

  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身寒怕冷,体力下降,腰痠(酸)腿软,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小便清长,食少便稀,舌质嫩胖,舌苔白滑,脉沉迟。

  03

  脾肾两虚如何调理

  对于脾肾两虚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属于哪种虚,然后就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具体调理调理了。

   补脾阳

  脾阳虚的人可以选择黄芪、白术、陈皮、砂仁、肉桂、干姜这些性偏温,又入脾经的药物,达到温补脾阳的效果。其中,砂仁性温,味辛,有温脾止泻,开胃化湿的作用,适合阳虚久泻,脾虚寒湿的人选用。

   补脾阴

  脾阴虚的人可以选择山药、黄精等。其中,补脾阴最好的当属山药,山药性平味甘,归肺、脾、肾经,补脾阴的同时能滋肾阴,达到脾肾双补的目的。如《本草求真》记载:“山药,本属食物……为补脾肺之阴……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

   补肾阳

  肾阳虚的人可以选择补骨脂、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狗脊、肉桂等。其中,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对于肾阳虚而胎动不安者,杜仲还有安胎的作用。《本草纲目》:“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补肾阴

  肾阴虚的人可以选择地黄、山药、阿胶、枸杞子、桑椹子、女贞子、墨旱莲。其中,桑椹子性寒,味甘、酸,归心、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适合肾阴虚而头发须白、口干舌燥、肠燥便秘者。《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患者朋友在家要想调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以上2~3种药材,再根据个人口味,选瘦肉、猪骨、鸡、鸭其中一种加入,煲成一道养生调理的靓汤。

  以脾肾阳虚为例,即是脾阳虚与肾阳虚同时存在,表现为:面色苍白,面部或下肢浮肿,口淡乏味,脘腹胀满,腰膝痠(酸)软,腹部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烂,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

  推荐药膳——黄芪党参杜仲鸡汤

  ‖ 食疗方

  黄芪党参杜仲鸡汤

  材料:黄芪20克,党参20克,杜仲20克,生姜3片,鸡半只。(2人份)

  做法:黄芪、党参、杜仲洗净,生姜切片,鸡焯水;在锅中加入以上食材与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40~6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肾温阳。

  适合人群:脾肾阳虚者。

  这道汤中的黄芪补中益气,党参健脾益气,杜仲补肾壮腰,生姜助阳祛寒,鸡肉甘温补中,一起搭配,共奏健脾补肾温阳之功,适合脾肾阳虚者食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