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常用的脾病方

发布日期:2025-03-12 11:03:44 来源:悦读中医 浏览次数:- 字号:

  导读

  叶天士,医学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为清代著名医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治疗中,叶天士擅用化裁成方,除此之外,他还创制了不少新方。这些新方,按法立方,结构严谨,颇有创新,疗效卓著。叶天士创制的脾病新方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总结。

  图片

  脾病方

  1  脾气虚弱

  叶氏常用四君子汤、小建中汤、异功散、戊己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神汤、归脾汤等。

  新方有:

  1.谷芽半夏曲方(健脾益胃)

  谷芽、半夏曲、橘白、茯苓、木瓜、煨姜。

  治脾气虚弱、知饥少纳(不食)。

  2.人参羌活方(补中升阳,祛风胜湿)

  人参、茯苓、泽泻、炙甘草、防风、羌活、独活、细辛、生姜、大枣。

  治湿热久痢、脾肾受伤、下痢肛坠,为升阳益胃汤的变方(痢)。

  3.人参石脂汤(温涩止泻防脱)

  人参、粳米、炮姜、赤石脂。

  为桃花汤变方,治久痢阳明不阖(痢)。

  4.健中运湿方(健中运湿)

  人参、半夏、新会皮、茯苓、枳实、地栗粉、金石斛。

  治脾虚生痰湿、哮喘。

  2  脾阳不足

  叶氏常用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理中汤、治中汤、苓姜术桂汤、苓桂术甘汤、缩脾饮、益黄散、桃花汤、禹余粮丸、黄土汤等。

  新方有:

  1.加减建中汤(辛甘化阳)

  人参、桂心、归身、白芍、炙甘草、茯神、南枣、川椒、饴糖。

  治劳伤阳气、脘中痞痛、脉濡涩(虚劳)。

  2.温通脾阳方(温通脾阳)

  白术、茯苓、益智、附子、干姜、荜茇。

  治能食少运、便溏(泄泻)。

  3.干姜荜茇方(温通脾阳)

  半夏、茯苓、陈皮、干姜、厚朴、荜茇。

  治脾阳式微、不运气机、脘痹不饥、便溏(不食)。

  4.治中法方(温运脾胃)

  於术、茅术、益智、干姜、胡芦巴、茯苓、木瓜、荜茇。

  治中阳伤而湿聚、腹痛泄泻(泄泻)。

  5.人参干姜方(温运中阳)

  人参、干姜、半夏、熟附、茯苓、草果。

  治中阳不运、脘痞肢冷(痞满)。

  6.白术厚朴方(温中除胀)

  生白术、茯苓、厚朴、肉桂、姜汁。

  治胸腹胀满、痰多(肿胀)。

  7.温中化湿升阳方(温中化湿升阳)

  茅术、厚朴、升麻炭、炙甘草、附子炭、炮姜炭、当归、煨葛根、新会皮、黄土。

  治脾胃阳弱、泄泻腹痛、便血(便血)。

  8.草果茯苓皮方(温通脾阳,调气利湿)

  草果、茯苓皮、大腹皮、广皮、青皮、厚朴、猪苓、椒目。

  治脾阳不运、水湿泛滥、胀满便泻(肿胀)。

  3  湿热蕴脾

  叶氏常用猪肚丸、清暑益气汤、绛矾丸、肥儿丸、干蟾丸等。

  新方有:

  1.茅术广皮方(脾胃双调)

  茅术、广皮、丁香、黄柏、草豆蔻、川连、厚朴、茯苓、泽泻。

  治湿热伤及中焦、食入胀满(肿胀)。

  2.於术鸡肫方(运脾消积开痞)

  於术、内金、川连、厚朴、陈皮、姜渣。

  治脾胃气伤、积聚内起(积聚)。

  3.疏脾降胃方(疏脾降胃祛湿)

  金斛、厚朴、枳壳、广皮白、苦参、神曲、苓皮、麦芽。

  治脾不运、胃不降、食下腹胀、大便不爽(肿胀)。

  4  寒湿困脾

  叶氏常用平胃散、醉乡玉屑、实脾饮、和中丸、防己茯苓汤、术附汤、甘姜苓术汤、苓姜术桂汤等。

  新方有:

  1.良姜姜黄丸(温脾化湿开通)

  良姜、姜黄、茅术、丁香、草果、厚朴。

  治脾寒夹湿、心痛引背(胸痹)。

  2.茅术乌头方(散寒祛湿止痛)

  茅术、川乌、姜汁、白芥子、厚朴、广皮、荜茇、茯苓。

  治寒湿郁阻肢节痹痛、胃痛、便溏(湿温)。

  3.温脾汤(温脾燥湿截疟)

  草果、桂枝、生姜、厚朴、蜀漆、茯苓。

  治寒湿犯脾胃、三日疟(疟)。

  5  脾营阴不足

  叶氏常用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养营汤、四兽饮等。

  新方有:

  1.当归肉桂方(温养营血)

  当归、炙甘草、肉桂、茯苓、炮姜、南枣。

  治营分虚寒、脐腹痛(腹痛)。

  2.归身柏子仁方(补营润燥)

  桃仁、归身、柏子仁、桂圆、黑芝麻。

  治营虚脘痛、得食得按则缓(胃痛)。

  3.人参乌梅汤(敛养脾阴)

  人参、山药、炙甘草、乌梅、木瓜、湖莲。

  治痢久阴伤、口渴微渴(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