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肝脏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对应,春气通于肝。
肝木主升发,也就是说,春天是一个发陈的季节,人们冬天存在体内的痰湿、垃圾要借助春天升发之气,排出体外。可以吃一些助升发的食物,比如薄荷、紫苏、香椿、韭菜,帮助身体发陈,借助天地之气滋养身体。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春天要让自己有一个比较舒畅、不压抑的心情状态,否则就容易伤肝。
春季要想养好肝,要注意这5件事
1、饮食要均衡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饮食结构,导致肝脏脂肪沉积过多而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建议饮食中减少煎、炸等烹饪方式,控制油、糖摄入,增加全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减轻肝脏负担,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因春季肝气旺盛,可适当少吃入肝经的酸味食物,避免春季肝气过旺而伤及脾胃。
2、饮酒要节制
肝脏是分解代谢酒精的主要器官,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都有较大的毒性。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严重酗酒甚至可诱发肝衰竭。
因此,建议普通人日常应尽量少饮酒,而慢性肝病患者应做到严格戒酒。
3、用眼要适度
中医认为,肝藏血、在窍为目,久视伤血,用眼过度很容易导致肝血不足,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等症状。
因此,对于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建议每持续用眼1小时,休息10分钟,可以通过眺望远方、闭目养神、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睛,从而达到养肝的目的。
4、作息要规律
现代人社会压力较大,熬夜、久坐少动等这些不良作息习惯都不利于养肝。
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按时休息、充足睡眠是最好的护肝药,建议每天23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充足睡眠;春季万物复苏,是采纳阳气的好时机,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散布、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5、情绪要控制
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主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而暴怒、抑郁的情绪最易伤肝。
现代研究也发现,生气时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脂肪分解代谢加强,导致肝内游离脂肪酸增加,加重肝脏负担。
因此,日常要保持心情开朗舒畅,力戒暴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以顺应春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
注意!这2种体质养肝之法有不同
春季养生要根据体质情况而定,可以先看一看自己的舌头:
舌红少苔、瘦长舌,属于阴虚血少; 舌质比较胖大,齿痕舌,舌苔比较厚腻,属于痰湿体质。
这两类人群养肝,但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阴虚燥热人群
冬天经常熬夜、经常吃一些温躁的食物,容易造成身体阴亏血少,在舌相的表现就是舌红少苔,特别是一些瘦长舌为主的人,情绪比较烦躁。
到了春天,如果依然熬夜、吃一些燥热的食物,则很可能造成虚火上扬,引起人体上部的一些疾病,比如上部出血性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眼部方面的疾病。所以,家里老年人要特别小心。
对于这类人群,医生建议,在春天,首先要早睡,其次要调节情绪,不要动怒,不要过分焦虑,在情志上一些大的波动。另外,这类人群可以在食物当中加一些滋阴重镇的食物,比如海参、鱼胶,或者带壳鲍鱼煲百合等;要预防火气过旺,则可以用石斛、麦冬等食材来敛降肝阴、养肝血。
痰湿体质人群
对于痰湿体质的人群,春天时,痰湿在体内升不出去,往往会造成湿疹停留在皮肤表面或者发生荨麻疹。
这类人群要先把脾胃的痰湿化掉,再帮助肝气升发,可以先用陈皮、砂仁、紫苏、藿香等把脾胃的痰湿化掉,再用薄荷、紫苏等食材来帮助肝气升发。
春季养肝药膳茶饮
01椰肉枸杞炖鸡
【配方】
椰肉150g,枸杞子、黑枣各50g,母鸡肉200g,食盐、酱油适量。
【做法】
先将椰肉洗净,切成小块,榨汁待用。将鸡肉切成小块后,与枸杞子、黑枣同入沙锅,加入椰肉汁,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慢炖,待鸡熟烂后,加入适量食盐、酱油即成。
【功效】
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健身的功效,适用于肝阴不足者,症见体弱乏力、视力减退、两目干涩、手足心热等。
02银杞明目汤
【配方】
银耳15g,枸杞子15g,鸡肝100g,茉莉花24朵,料酒、姜汁、食盐适量。
【做法】
将鸡肝洗净切片,焯水待用;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去蒂洗净待用;枸杞洗净待用。锅中放入清水,加入适量料酒、姜汁、食盐,将银耳、枸杞、鸡肝下锅煮沸,撇去浮沫,待鸡肝刚熟撒入茉莉花,即刻盛入碗中。
【功效】
具有滋补肝肾、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常对电脑而致肝血不足者,症见视物不清、眼睛干涩等。
03清肝利胆茶
【配方】
决明子15g,荷叶5g,茵陈5g,蒲公英5g,栀子5g,玉米须10g。
【做法】
水煎服,或沸水冲泡后以茶代饮。
【功效】
具有清热祛湿、疏肝解郁、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脂肪肝属肝胆湿热证者,症见胁肋胀闷、口中发苦、大便黏滞、小便黄赤等。
结语
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即使受到伤害在早期也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养肝要趁早,不能在出现症状之后才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许多损伤肝脏的致病因素和不良习惯,只有及早避免和纠正,才能呵护好我们的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