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上火”的人多了起来,牙龈肿胀、嗓子痛、便秘……其实,现代医学(西医)中,是没有“上火”这种说法的。“上火”是民间的一种通俗说法,属于中医“热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春天“上火”多与肝、胃和肺这三个脏器有关,那么相对应的也就有肝火、胃火和肺火之分。
今天给大家提供几个应对招,解决春季的“上火”问题。
01
春天“上火”,多与肝、胃和肺有关
肝火
常表现为头晕胀痛、耳鸣或耳内肿痛流脓、目赤肿痛、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或多梦、口苦咽干、便秘、尿短黄、胁肋灼痛,衄血吐血、腰膝酸软等。
解决办法:菊杞茶
做法:取菊花5克、枸杞5克,洗净后泡茶饮用。如果想味道好一点就加点冰糖。脾胃比较寒的人,再加三颗红枣。有便秘的症状,还可以配上决明子,有降脂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
胃火
常表现为牙龈肿痛、口渴口臭、烦热便秘、牙痛出血等症状,喜欢吃辛辣食物的人往往更容易上火长痘, 口舌生疮,痔疮出血。
解决办法:麦冬茶
做法:取5~8粒麦冬置于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再加入足够的开水冲泡。也可以煎水代茶饮用,效果同样很好。麦冬除了可以单独冲泡外,还能和玉米须、桑叶、绿茶搭配饮用,清热消渴,补益气血。
肺火
多表现为发热口渴、鼻塞浓涕、咳痰色黄、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尿黄等。
解决办法:白茅根茶
做法:取10~15克白茅根煎水饮用。
02
不同人群,预防重点有不同
儿童防肺火
中医认为,儿童发热的主要原因是受外邪入侵所致,由于儿童肺卫气不足,容易反复受外邪入侵致使阴阳失去平衡,引发儿童大便干结、舌苔明显减少等。
除了白茅根茶,儿童上火还可给予中药对症治疗,肺热服用通宣理肺丸;阴虚肺热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等。同时加强护理,注意休息,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搭配,多饮水,平时多吃新鲜蔬菜。
青年人防肝火
整个冬天蓄积于体内的阳气春天转为向外发,若蓄积的阳气过多会产生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相撞,易发生内热形成肝火,继而产生多种疾病。青年人肝火旺盛时常伴有脾气急躁、头晕目眩等。
肝火旺盛除了饮菊花枸杞茶,平常还可吃些甘淡性温微辛的食物,从而达到养肝健脾和胃的作用,防止外邪对机体的侵袭。青年人若肝火旺盛应忌食用大辛大热的食物,少吃酸味食品,以及羊肉、辣椒、海虾等。
中年人防胃火
中年人因家庭和工作上压力大容易伤肝化火,火邪及胃,发生胃火,常有心悸失眠、性急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麦冬茶,中年人的胃火可给予龙胆泻肝汤和清胃散服用,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同时注意疏泄情绪。
老年人防虚火
老年人在春天往往肝阳旺盛,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容易产生肾阴亏虚,出现腰酸膝软、心烦、心悸、失眠等症状。
饮食上少吃不易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清淡滋补之品。另外多食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红薯、蜜橘及蛋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