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段时间断崖式降温的到来,流感、呼吸道传染疒也进入高发期,多个病毒同时肆虐,医院的呼吸科、儿科、老年门诊也骤然忙碌起来。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些都被统称为“外感病”,即因外界病邪侵入人体而引发的疾病。如何应对?中医讲究避外养内。
● 避外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出门戴口罩,少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场所。 ● 养内即养正气,从内里壮实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前半句的意思是说,只要体内正气充沛,外界致病的邪气就不能侵袭机体;而后半句的意思是,只要是生病了,就是正气不足引起的。
总结这两句话的精髓:养护正气。
正气的养护,体现在日常起居生活中,其中,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黄帝内经》记载:“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由此可见,睡眠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阴阳平衡,则人正气足,正气足才能人体健康、有神。
一个好的睡眠,养心、养阳、养肝
中医认为,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较佳睡眠时间。这时少睡半小时,白天多睡几小时都补不回来。
这是因为21点-23点为亥时,三焦经旺,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通百脉”。
23点-1点为子时,胆经旺,属足少阳胆经。少阳是什么?少阳是初升的太阳,人只有在23点前进入睡眠,阳气才足,人体的太阳才能升起来,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而凌晨1点-3点为丑时,肝经旺。肝养血,养血的较佳时间是21点到凌晨3点。如果这时候不睡觉,肝回不了血,有垃圾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人体脏腑得不到气血的补养,极易失衡而致病。
调睡眠,注重交通心肾
这时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就要发愁了:我也知道睡眠好啊,但就是睡不着怎么办?
从阴阳角度来看,阳盛之体表现出多动、生机勃勃、乐观和积极,阴盛之体表现为多静、悲观和消极,阳盛之体缺阴,不易入眠,阴盛之体缺阳,则不易清醒。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凡睡不着觉的人,心里总是有事的样子,肝是主管情结的,肝木生心火,情结不好,心火易怒,心神多乱,人则不寐,改善失眠的方法是调和阴阳。
我们应该着重运用交通心肾的手法。所以,大家尤其要按摩心经和肾经上的穴位。
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一侧的腕横纹中,屈肌腱的凹陷处。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脾经、肾经、肝经交会之处,是调养气血的特效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约4横指宽)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内后方。
这三个穴互相配合,每天技揉5~1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
涌泉穴
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还可以添加不同的按摩手法:如果平时易生气,是心情烦躁、暴怒引起肝郁化火型失眠,可以用手掌心揉擦脚掌心,即我们常说的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三分之一交界处正中) ,这样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
如果平时多表现面色潮红,感觉手心发热,多属阴虚火旺型,可以揉捏肾经上的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点按可以安心睡眠。
四神延
在头顶部,为四神聪之延伸,即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刮拭。向前刮至前发际,向后刮至枕骨粗隆下,向左、右各刮至两耳尖。刮痧先刮头,疏通气血,调整阴阳,这样做会增加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