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白露节气。
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即为白露,通常于每年公历9月7-9日交节,今年白露节气开始于9月7日。
白露三候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我们的祖先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鸟。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自漠北而来,南飞避寒,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二候玄鸟归
玄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形象类似燕子。春暖“玄鸟至”,秋凉“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指美食。“养羞”是指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过冬的食物。
白露节气气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
气象学资料表明: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
随着白露来临,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气温下降,秋高气爽,呈现出典型的秋季气候。而广东地区秋老虎也将慢慢撤离,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昼夜温差增大,空气开始变得干燥。
白露节气养生
壹
白露起居 · 早睡早起
民间常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在一年四季中,白露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虽然白日间仍有一丝热气,但一入夜,我们就能感受到丝丝凉意。此时,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将越来越盛。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人的起居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这种阴阳变化,尽量早睡早起,天亮起床后适当活动,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体内阳气的升发。
贰
白露着装 · 缓慢加衣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一早一晚会添几分凉意,建议及时添衣加被,以防受寒,不必拘泥于“秋冻”。如果这时仍像夏天一样穿着,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也会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
虽说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机体的耐寒能力,但对于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来说,此时并不建议过分秋冻。尤其是在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
而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关节病患者来说,此时应撤下凉席,换一床薄厚适宜的被子,以免夜间受凉,导致旧病复发。
叁
白露运动 · 动静结合
“白露”时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容易加重的时期,此时采用“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是预防疾病发作和缓解病情的有效途径。
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坚持慢跑、快走、游泳、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静: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可多听轻音乐、散步、冥想、深呼吸等。
需注意的是,白露时节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微微汗出让毛孔打开,打通气机即可。
此外,经常唱歌也对疾病有预防和控制作用,因为人在唱歌时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并且唱歌还能振奋精神,激发体内潜力,使人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利于控制咳嗽。
肆
白露饮食 · 多润少凉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节气,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饮食养生应注意三个原则:
养阴润燥
秋日燥邪较盛,容易损伤津液,多吃生津养液、滋阴润肺之品,可缓解秋燥。
平日,宜多喝白开水、豆浆、牛奶、淡茶等饮料,以补充水分。
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柚子、萝卜、藕、银耳等以润燥生津,另外可多食些如黑芝麻、百合、蜂蜜、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的清肃之性。
若在此时出现咽喉不适,推荐:罗汉果胖大海茶。
配料:罗汉果1个、胖大海5个。
做法:将罗汉果洗净拍碎;胖大海洗净后与罗汉果放入1500毫升水中,煮沸后用小火再煮20分钟,滤渣后晾凉即可食用。
罗汉果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胖大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等功效。二者为茶,可滋阴润肺、清咽利嗓。
温馨提示:秋天咽喉不适,肺燥心烦者饮用此茶效果较佳。便溏者忌服。
省辛增酸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季肺脏当令,易于伤肝,因此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防肺金克伐肝木,同时配以甘味食物,助化阴润燥。
酸味食物:山楂、石榴、柠檬、酸枣、青果、乌梅等酸味食物。
甘味食物:甘蔗、山药、桑葚、枸杞子。
少凉多温
白露过后,由于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微生,人体阳气相对春夏季节要虚弱一些,此时不宜再食用过多苦寒或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诸如西瓜、苦瓜、黄瓜等瓜类食物宜少吃或不吃,可用一些应季水果代替,如梨子、鲜枣和葡萄等凉润之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伍
白露保健 · 穴位按摩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肺的肃降功能增强。中医认为,肺金克肝木,此时养生除了要注重“养肺”,还不能忘了“疏肝”和“调理脾胃”。
养肺
背部肩胛骨区域是肺脏的投影面,有肺腧穴、大椎穴等很多穴位。叩击背部区域,能很好地刺激经络穴位,起到按摩肺脏的效果,有助排痰,使气道更通畅。
可用双手向后扣打,也可用柔软的辅助器械拍打背部。一般从下往上,从肺底部到肺肩部,从外侧往内侧顺序拍打。频率每天一次,每次控制在5~20分钟(不产生疲劳感),力度以舒适无疼痛感为佳。
此外,也可用热毛巾驱寒。洗澡时用35℃~38℃的温水,先从背部开始,从上往下,再到前胸部肋骨区域,热敷5分钟左右,可以振奋阳气、驱寒。
疏肝
双掌心贴于乳下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章门穴刮擦。每次至少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调理脾胃
可按揉三阴交和足三里。
三阴交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及阴虚诸症的人群可经常揉按此穴。长期坚持按摩足三里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白露节气习俗
吃龙眼
在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当地人认为白露时节,龙眼完全成熟,甜度最高,口感最好,吃龙眼可大补身体。
中医认为,龙眼肉甘温,入心脾两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得配本草》中记载:龙眼肉可“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治怔忡”,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气血不足,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的人不妨在白露时多吃些龙眼。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
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傍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名目,旦旦洗之”。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喝白露茶
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又称“秋茶”。白露时节,气候温和,在盛夏炙晒下“精神不振”的茶树,此时历经丝丝凉意,又重新舒展生长起来。太阳一落山,气温迅速下降,到了夜间竟有了寒意。寒冷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附着在花瓣上、草叶上、庄稼上。受其滋养的茶叶生出了芳香的气味,使秋茶在滋味、香味、醇厚度上都更胜一筹。
此外,白露时期的茶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常饮白露茶,也能去秋燥。
白露吃白
在浙江苍南、平阳等地,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十样白”说的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保持健康还需要注意这几点
01
别乱补
白露后,天气转凉了,胃口也好了,食欲大增,往往饮食过多。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一日三餐规律、有度,膳食搭配均衡,不宜突然改变,以免造成身体不适。如确实需要进补,可以考虑吃些清补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芋头、藕粉、杏仁等,不给身体造成负担,即是补。
02
勤泡脚
白露后天气逐渐转凉,要注意为过冬做好身体的储备。可以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以补养肾气。水最好没过脚踝,水温以40摄氏度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温度,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不超过20分钟。
03
抬脚跟
白露时节气候转凉,如不想外出运动,可以选择随时随地抬脚跟。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涌泉穴,还能拉伸脚底和腿部的经脉,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04
少吃鲜
白露节气、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容易复发,对于那些体质容易过敏的人而言,在饮食上尽量少吃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05
叩齿吞津
清晨睡醒,先闭目上下叩齿36下,咽津,既可防燥,又可填精。睡前可闭上嘴巴,舌抵上颚,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
明代医家龚居中所撰的《红炉点雪》说:“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白露节气食疗方
01莲子百合瘦肉汤
【原料】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肺润燥。
【适用人群】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02柚子鸡
【原料】柚子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
【适用人群】素体脾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03荞麦小米粥
【食材】荞麦100克,小米100克,南瓜150克,冰糖或食盐少许。
【做法】荞麦提前浸泡3小时以上;南瓜去皮、瓤,切小块;锅中加水煮沸,放入荞麦、小米和南瓜,大火煮开后,转入小火煮40分钟,调味即可。
【点评】小米性凉,易消化、能养胃;荞麦甘温,开胃宽畅、消积滞;配南瓜熬粥,成就了一道甜味适中,香滑爽口、养胃清肠的主食,适合素食、“三高”及大众人群食用。
【小贴士】脾胃虚寒人群,可放生姜及陈皮同煮,以中和小米的凉性。
04杏仁酪
【材料】南杏仁60克,糯米20克,白糖适量。
【做法】杏仁和糯米洗净后浸泡8小时,泡完后把杏仁和糯米放入搅拌机中加入3倍的水,打成浆汁,然后用纱布或密网过滤,滤后的汁液倒入锅中,小火熬煮,边煮边搅拌,煮至粘稠成糊状,加糖调味即成。
【功效】补肺润燥、滋养肌肤,适合阴虚肺燥,或兼皮肤干燥、干咳无痰之人。
05剑花蜜枣猪尾骨汤
【材料】干剑花75克,蜜枣3枚,生姜2片,猪尾骨500克。
【做法】剑花洗净浸泡1小时,猪尾骨洗净、切段、水焯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润肺养阴,适合口咽干燥,干咳少痰,经常吸烟、熬夜之人。
06海底椰蜜枣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海底椰100克,北杏20克,蜜枣3枚,花旗参5克。
【做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与其余材料洗净后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润肺下气,适合阴虚肺燥、口干咳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