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实际上是身体里隐藏的健康隐患。
寒气是邪气,一种阴邪,基本每个人身体都或多或少有寒气。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呢?主要是寒气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冷饮、空调、水果、淋雨等等,生活中无处不在。
寒气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外因
例如淋雨、出汗吹风、贪凉露宿等情况,会使外界环境中的寒气影响人体。
2、内因
如常吃生冷食物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从内生,阳气受损。
通俗理解寒气在人体内的变化
当寒气侵入身体后,如果人体的气血能量不算太低,身体会尽可能将寒气排出。气血能量不够时,身体没有能力立即将之排除,只能选择将之暂时储存。
而寒气是低温的物质,必需先转化成和体温相同的物质,才有可能储存在身体里。这时只好改变物质内部的化学成份,释放出部分的化学能,提升物质本身的温度。
当气血能量足以排除寒气时,身体会再启动相反的程序,用自身的能量加注到寒气物质中,使其吸收足够的能量,再将化学成份转化成原来的成份。
有时感冒会出现从骨头冷出来的感觉,就是寒气物质正在吸收周围热量造成的。这种转化方式的排除寒气,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只有养足了气血,身体才能启动排除寒气的工作。
就像电扇和空调都是夏天用来驱暑的工具,空调机的电力消耗远比电扇高出数十倍。主要是电扇只转动叶片,没有进行任何温度变化的调整,空调需要利用冷冻机改变温度,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生活中只要用来改变温度的电器用品都需要大量的电力。
同样的,排除寒气,需要在人体内部进行一系列热交换的反应,因此,需要有充足的气血能量才能启动。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如果寒气一直在体内没有排出会怎样呢?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在体内积聚日久,则会损伤我们的阳气,阳气受损,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当然,体内寒气多的人往往就会正气不足,那我们又有什么方法能及时止损,排出寒气呢?
1、方法一:规律作息
《黄帝内经》中提到:夜卧早起、早睡早起、早卧晚起,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古人早已经把这个事告诉我们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天地的变化作息,应天地之气。
2、方法二:合理饮食
在中医饮食营养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理念:“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中国人的饮食观。
比如麦补肝、黍补心、粟补脾、稻补肺、菽补肾……,最基本的饮食原则掌握了,怎么吃都不会错。
3、方法三:多晒背
太阳是人体的万能补药,晒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灸”,可以温补人的阳气。现代人经常是手脚凉,手脚凉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晒背可以让手脚暖和起来。
秋冬阳光不那么猛烈的时候,可在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太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时分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4、方法四:艾灸
艾灸可以增加人体的阳气,扶正体质,艾条点燃后,它的热度跟太阳非常接近,有一种冬日暖阳的感觉,通过它的温度使六腑热起来,然后将五臓里的寒气慢慢地融化。
5、方法五:刮痧
刮痧是六艺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提及,通过刮痧能疏通体表经络,使毛孔打开,让寒邪有出路排出体外。对于恶寒的人,一定要让他暖和起来,首选穴位就是大椎穴,在大椎穴刮痧可以提振阳气。
6、方法六:练习站桩
站桩是一个清理内心杂念的过程,也是一个蓄气的过程。我们整天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站桩的过程中有的人觉得不自主地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这是排寒的一种方式。
可能之前的悲伤抑制住没有发泄出来,通过桩功和动功相结合,让身心有个通道,让阴寒的东西释放出来。
7、方法七:喝点热茶
汤茶,南方之嘉木也。茶叶被称为“东方叶子”,最早的茶是用来解毒而出现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茶喝对了既能补肾,还能排出体内的寒气。
其实喝茶不光可以对身体有益,其次是让生活有了情调和仪式感,第三是会影响到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爱上了且学会了喝茶,觉得喝茶很有意思,让他的“觉”保持灵敏,他就不会再去喝冷饮,也不会吵着要冰激凌了,何乐而不为。
8、方法八:运动调理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平时坚持运动,让身体温度升高,多排汗,促进阳气的生发,加快血液的循环,将寒气排出体外,使经络疏通,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晴好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但要注意,运动要适量,要避免剧烈运动。
总的来说,排寒的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希望大家把学习到的养生知识融入生活,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才是养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