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天气越来越热,养生牢记“5不”“3要”,身体才能更舒服

发布日期:2024-07-02 16:29:55 来源:中国中医 浏览次数:- 字号:

  时值盛夏,三伏将至,高温与潮湿相互夹杂,暑湿之气氤氲熏蒸,人们常会有乏力倦怠、昏昏沉沉、不欲饮食、喜食冷饮、口干咽痛等不适之感。

  此时,养生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才能让身体更舒适呢?

图片

  盛夏养生,记住“5不”

  对烦懑躁怒说“不”

  有些人平素就性情急躁易怒或是烦闷抑郁,随着高温持续,更易出现郁而化火、扰乱心神等问题,甚至诱发各类疾病。

  建议:

  要学会疏解排遣不良情绪,培养怡情养性的兴趣爱好。

  对寒辣肥腻说“不”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过食寒凉、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容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欠通降,则气血乏源,心脉心神失养,就会发为心病。

  建议:

  盛夏时节要注意清淡饮食,新鲜蔬果可多吃,鱼肉蛋奶宜适量。

  对熬夜过劳说“不”

  有些人喜欢熬夜,到了白天却打不起精神,还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过度劳累或者过力运动,长此以往对身体伤害都很大。

  建议:

  夏季昼长夜短,可以适当晚睡,但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正气得生。

  对久坐久卧说“不”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久卧伤气。适量运动则有助于气血生成及运行,但要记得不可过劳。

  建议:

  盛夏时节宜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体育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对涉宿湿冷说“不”

  盛夏时节,人体阳气外盛而内虚,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故不可贪食寒凉,不可涉宿湿冷之所,不可空调温度过低,否则阳气内伤,易发为阴暑。

  建议:

  阴暑多表现为汗出较少甚至不出汗、头身酸重如裹、乏力、腹痛腹泻、上吐下泻等症。若有上述表现,请及时就医治疗。

图片

  夏季应该做的三件事

  健脾祛湿常泡脚 

  古人云“长夏多生湿病”,因为湿易困脾。

  若脾被湿邪所困,就会气机凝滞,血行不畅,气血不能疏布四肢,则见乏力倦怠、不思饮食、小腹胀满、二便黏腻等不适症状。

  可在每天睡前1小时,用热水泡脚20分钟,使身体微微汗出。

  这样可以很好地刺激足部经络,起到健脾祛湿、通经利水、缓解疲劳的作用。

  固护阴液吃瓜菜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汗为心之液”,盛夏时节阳气炽盛,汗出较多,阴液易受损,久则损伤心气。

  因此,三伏天一定要注意固护阴液。

  可多食用一些清润多汁的蔬菜水果,比如西红柿、黄瓜、冬瓜、苦瓜、西瓜等。

  此外,可适当进食酸味食物,以生津解渴,如柠檬、菠萝、猕猴桃、山楂等。

  防暑降温三豆汤 

  暑邪与心经相对应,具有炎热升散、易携湿邪的特点。

  暑气太过易诱发心悸、胸闷、心慌、心律不齐、高血压等病症。

  三豆汤是一款不错的防暑饮品。可取赤小豆、绿豆、黑豆各20克,洗净浸泡2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成。可一周喝两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