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湿气重,中医认为,湿气主要靠脾胃的运化才能代谢,但脾有喜燥而恶湿的特点,多雨时节湿气一重,脾胃运化不及,容易堆积体内,出现水湿困脾的情况,而且春天风大,春应肝,肝木内动,易乘脾土,故脾胃功能容易受到克制,和湿气相合,更容易出现腹胀、纳呆等表现。
以下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汉超推荐的适宜不同人群的食疗方。
1、石斛麦冬山药炖水鸭
材料:石斛15克,麦冬10克,山药30克,水鸭500克,生姜3片。
做法:水鸭斩件,用生姜和盐腌制片刻,上述材料洗净,水25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5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点评:滋阴去火,对胃中嘈杂、口干、便秘等症状效果较好。
2、西洋参海参炖瘦肉
材料:西洋参5克,海参1条,瘦肉500克,枸杞子5克。
做法:海参泡发并去内脏,洗净备用。水500毫升,放入上述材料,盖上炖盅盖,隔水蒸炖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饮汤吃渣,功效更胜一筹。
点评:提神益气。
1、党参白术砂仁鲫鱼汤
材料:党参30克,白术10克,砂仁5克,鲫鱼1条约300克,生姜3片。
做法: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后烧锅下油,煎至两面金黄色,加水25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5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点评:健脾益气,对慢性胃炎、胃动力不足者较为合适。
2、五指毛桃党参炖排骨
材料:五指毛桃30克,党参30克,淮山20克,排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排骨切成小块,洗净后加水2500毫升,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5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点评:健脾补肺,对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容易短气乏力者较为合适。
3、黄芪牛大力炖鹧鸪
材料:黄芪20克,淮山30克,牛大力20克,鹧鸪1只,瘦肉250克,生姜3片。
做法:鹧鸪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斩件,水500ml,放入上述材料,盖好炖盅盖,隔水蒸炖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除了鹧鸪外,也可用乌鸡或者山鸡,功效大致相同。
点评:对慢性胃炎、神疲力乏、纳呆、容易腹泻者较为合适。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15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大枣5枚,黄酒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后氽水去血沫,水25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转小火煮1小时后放入黄酒,再煮半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点评:温脾养血,对畏寒肢冷、纳呆、乏力、妇女经行腹痛者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2、红参巴戟天炖牛肉
材料:红参10克,干姜20克,巴戟天15克,牛肉50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牛肉切成小块,水500ml,放入上述材料,盖好炖盅盖,隔水蒸炖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点评:温脾养血,对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呆、乏力者有较好的调理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