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为什么中医说“淋雨无小事”?

发布日期:2024-05-09 10:02:51 来源:生命时报、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在连续暴雨天气下,大家免不了涉水淋雨。很多人认为淋雨不是什么大事,可事实上,淋雨不仅容易感冒受寒、诱发肺炎、心肌炎,还可能引发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

  淋雨让湿气更肆虐

  湿度也是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卫生条件变差、影响饮用水洁净度、加剧空气污染物等问题,导致食源性或呼吸性疾病,比如食物中毒、气管炎、疟疾、登革热、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图片

  而中医所说的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是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住潮湿,外部水湿之气侵入人体所致;内湿则是一种人体内部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主要原因在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身体运化水湿能力变差,以致水湿停聚。

  中医认为,湿邪的特性是沉重、秽浊、黏滞;致病特点是容易影响人体气机运行、损伤阳气、影响脾脏功能等,往往会导致身体四肢困重或疼痛、分泌物增多、大便稀烂、皮疹、水肿等症状。

  从中医角度讲,雨水是“外湿”来源之一,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对体质较差的人来说,还可能给身体留下病根。春夏之交湿气渐盛,而相比“六淫”邪气中的其他五邪“风、寒、暑、燥、火”,湿邪最难祛除。体内的湿气本就让身体自顾不暇,如果再平添“外湿”(雨水),相当于雪上加霜。

  雨天悄悄给身体埋下隐患

  根据中医理论,皮肤与十二经脉脏腑相连。皮肤遭到湿气入侵,就会沿经脉内传脏腑,容易扎根作乱。

  手脚发凉

  《素问·太阴阳明论》记载:“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思是说,湿有趋下性,沾染后最易侵袭人体下肢。

  暴雨天气,由于积水,很多人脚和腿会不同程度的浸泡在雨水中,身体感染寒湿后,会出现腰膝冷痛、下肢冰凉、关节不适等问题。

  如果不及时干预,时间久了,寒湿滞留在体内,还会导致肢体活动不畅、经络不通。

  头疼脑热

  湿气入侵人体,可出现头重如裹,甚至眩晕、头痛、恶心等。

  本身就体虚或淋雨较多的人,会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

  腹胀腹泻

  人体的脾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外感湿邪后易使脾“受困”,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小腹疼痛、腹泻不止等问题。

图片

  淋雨后,试试3个“热办法”

  雨天首先最好减少外出,下雨时如果在户外,尽量找地方避避,等雨停了再走。如果不得不出门,淋雨后怎么办?尤其是参与暴雨救援的人员,由于经常需要泡在雨水中,更要注意涉雨后的调理,可尝试各种“热办法”补救。

  喝热汤水

  淋雨后应多喝热水热汤,以姜汤为宜。中医认为,生姜具有驱寒、杀菌功效。

  冲热水澡

  淋雨后及时冲个热水澡,利用热水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出点微汗,带走体内湿气。

  姜水泡脚

图片

  蹚水后,如果嫌喝姜汤太辣,可以用姜水泡脚驱寒,水温以40°C左右为宜。泡完脚后,用双手搓搓脚底,直至脚底发热。

  淋雨后4种不适,对症缓解

  很多人淋雨后会出现咳嗽、腹泻、腰膝酸痛等症状。针对这些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中医方法解决。

  咳嗽

  淋雨后的咳嗽多由湿邪袭肺诱发,可泡上一杯姜糖水。

  具体做法:取一头大蒜、干姜粉10克、红糖5克、水100毫升,大蒜拍碎,与干姜粉、红糖、水一起放入大碗中,上锅蒸30分钟,温服。也可艾灸大椎穴(低头时,后脖颈隆起最高处)。

图片

  腹泻

  将艾条置于肚脐上5厘米处,悬灸肚脐。这是中医神阙穴所在之处,艾灸可起到温中散寒的效果。如果觉得麻烦,可在医生辨证体质后服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图片

  腰膝冷痛、下肢发凉

  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外洗或泡脚驱寒除湿,至微微发汗即可。

  具体做法:取独活30克、细辛10克、防风15克、秦艽15克、肉桂15克、防风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炮附子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共同煎煮取汤即可。

  头痛

  按摩风府穴(位于颈后区后正中线上,两个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头后部脖子梗两侧的凹陷处),两穴都有清热散风、通关开窍的作用。

图片

  雨天驱寒、祛湿小贴士

  大家如果遇上“下班雨”,建议回家后洗个热水澡,使用吹风机吹后背,尤其是大椎附近,也就是低头后能摸到脖子骨头最高的地方,祛风寒的效果更好。因为后背在中医上讲是最容易受到寒气侵袭的地方,吹风机的暖风既可以吹走我们身上的湿气,也可以通过提供温暖的环境给身体驱寒。不过,大家也要注意不要烫伤自己。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煮生姜红枣水或五虎汤。前者大家比较熟悉,后者的“五虎”其实也是常见的5种食材,包括生姜、大枣、葱白、黑豆、核桃,大人小孩皆宜。

  五虎汤 

  材料:生姜45克、大枣45克,黑豆30克、大核桃6颗、大葱白2根。

  做法:生姜洗净拍烂,大枣不去核掰开,核桃去壳打碎,将这三种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水,大火将其煮开,再改成小火慢炖20分钟。然后将葱白去须,切成段,放入,继续炖15分钟。

  如果有咽喉痛的症状,还可以另外加入乌梅30克、适量冰糖一起,有助于缓解症状。

  功效:适合风寒型流感,有怕冷、怕风、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可以煲这个汤喝,有利于祛风散寒,扶正补虚。

图片

  另外,五脏中的脾脏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脾的功能异常,则容易让水湿停留在体内,最终导致疾病发生。因此,健脾往往是治疗“湿证”的关键抓手之一。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一是保护脾胃。体质虚弱者,本身就容易消化不良,应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多食用油腻、甜食等情况,影响脾胃功能。应根据体质、消化能力、胃口大小等来决定食量和食物种类。

  二是食疗祛湿。如陈皮、生姜、红豆、薏米、莲子、芡实、山药等;注意应根据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药膳食材,不可偏用一种。

  三是运动祛湿。通过运动出汗来畅通肌肤和毛孔,达到排湿的效果

  四是环境调节。通过空调、除湿机等,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潮湿对人体的影响。

  五是药物调理。需结合医生建议,去选择用药,如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六君子丸等。

  六是非药物疗法。如艾灸、拔罐等刺激经络腧穴刺激,发挥祛湿作用。

  此外,寒湿重者应尽量少吃寒凉、油炸、甘甜、高热量的食物。还可以煲鲜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茯苓茅根瘦肉汤、白术砂仁猪肚汤,可健脾祛湿;也可以煲薏米赤小豆汤、木棉花薏米扁豆瘦肉汤,可清热化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