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的概念来源于中医,是一种“邪气”,也是一种病证,多出现于在长夏时节(即每年的7~8月份),但在春季雨水充沛的南方,湿气也尤为明显。 湿邪为阴邪,湿性重浊、黏腻停滞,易袭阴位(腰以下部位),易损伤人体阳气,易阻滞气机,还易和其他邪气合并,如湿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成为湿热。 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与脾胃气机升降中枢,互相影响。湿气重会影响肝之疏泄、脾胃之升降,阻碍气血运行,使整个身体的生理功能下降,慢慢身体就会冒出各种不适的症状。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所以在潮湿的春夏,尽早发现体内的湿气,及时调理祛湿很重要。 湿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感和内伤。 外感湿气:是指人体直接感受外界湿邪而引发的一种病证。它往往与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常年生活在潮湿的沿海地区或者潮湿的地下室、一楼房屋,又或者涉水、淋雨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体,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湿气侵袭人体。 内伤湿气: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劳逸失度、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肝脾肾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而形成的一种病证。比如长期进食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或者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耗伤人体正气,抑或者长期情绪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这些都会使脾胃运化不利、水湿内停,形成内湿。 肝与湿气的关系是什么?肝的生理功能失常会生湿吗?湿气重会伤肝吗? 一谈到湿气,我们第一时间总是想到“脾虚湿困”、“健脾祛湿”。但中医有这样一句话:“湿气生于脾,藏于肾,源于肝”,湿气与肝、肾同样有很紧密的联系,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其中,“源于肝”着重说明湿气的产生与肝是有密切关系的。 现代人压力大,思考事情多,情绪控制不佳,焦虑和抑郁的心情多了,影响肝的正常疏泄功能,就非常容易导致肝郁。 1.肝的生理功能失常会生湿吗? 虽说湿气生于脾,但是大部分的脾虚都和肝气郁结有关,脾属土肝属木,肝气郁结后疏泄不畅,往往会横克脾土,导致脾的运化功能障碍,从而产生湿邪。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发现人一生气就不想吃饭?没错,这就是“肝木横犯脾土”了。同时,肝肾同源,肝出现问题后也容易影响到肾,使肾阳肾气不足,肾蒸腾气化水液的功能亦不足,就会聚集成湿气。另外,肝郁还能直接导致湿气的产生。肝有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所以当肝郁使气机郁滞时就会产生湿邪。 2.湿气重会伤肝吗? ①湿阻气机,肝失疏泄 肝的生理功能失常会生湿,反过来,湿气重也会阻滞气机,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此时我们的身体不仅会出现沉重、昏昏欲睡、食欲下降等典型的湿气重的症状,还会出现胸胁胀满窜疼、腹疼泄泻、泄后疼减、便溏不爽、肠鸣失气、兼兼有太息、情绪抑郁或是急躁、易怒,舌苔白润或腻等肝郁气滞的症状。 ②“随湿气而生”的黄曲霉素对肝的毒性作用 黄曲霉素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霉菌产生的次代谢产物,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在潮湿的南方春季里,它们常常存在于受潮发霉的花生、玉米、大豆、稻米、小麦等粮食和油类产品中。 肝脏是黄曲霉素最主要的作用靶器官,持续亚急性的摄入会导致肝脏损伤,肝脏长期慢性损伤就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的改变,甚至有肝癌风险。同时,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可被肝脏吸收,诱导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也可能会引发癌症。 综上所述,在潮湿的春夏疏肝祛湿非常重要。 1.预防内外湿邪入侵 首先,尽量避免涉水、淋雨等行为,以防湿气入侵体内。如需涉水,应尽快换上干燥的衣物并喝些姜茶等驱寒除湿的饮品。同时,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以避免湿气在室内积聚,尤其要避免各类食物受到湿邪侵袭。其次,避免过度摄入生冷、油腻的食物,例如各种冻饮料、啤酒、海鲜。 2.运动 中医云“动则生阳”,适度的运动,使身体微微出汗,可以振奋阳气,帮助身体把侵袭在表层的湿气排出去。 不经常运动的人,一开始建议采用散步和快走的方式,或八段锦、瑜伽等温和的方式。如果选择出汗的运动,应在白天太阳升起后进行,太阳落山后停止,防止外邪趁虚而入。 3.中药食疗 ①燥湿行气“陈皮” 材料:广陈皮10克,鸭肉500克,冬瓜500克,薏米50克。 做法:鸭肉去内脏洗净切小块,冬瓜切块,清水2升煮开后放入上述药材,同煮1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化湿,滋阴清热,老少咸宜。 ②清热利湿“土茯苓” 材料:猪骨500克,鸡爪250克,土茯苓30克,芡实15克,薏米20克,赤小豆20克,枸杞、红枣、姜少许。 做法:土茯苓、茨实、薏米、赤小豆清水浸泡,鸡爪去甲尖与猪骨一同焯水捞起,清水洗净血沫,将所有食材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关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放入枸杞和少许盐,煮沸后关火即可。 功效:解毒消肿、利水渗湿、通利关节,对于一些小便不利、四肢水肿、关节屈伸不利、腰膝疼痛的人群有调理作用。 ③芳香化湿“藿香” 功效: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④健脾化湿“白术” 方法:取炒白术10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起熬粥服用。 功效:疏肝、健脾、和胃,适用于肝郁脾虚、食欲不振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