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痰湿重、咽喉不适、脘腹满胀,试试这几道食疗方

发布日期:2024-04-13 17:27:35 来源: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春季万物复苏,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人体应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生长,舒展条达,生机盎然。

  然而岭南地区春季潮湿,常使人感到诸多不适,比如咽痛、痰粘、怕风、头部昏沉、鼻塞流涕、口腔溃疡、食欲不佳、脘腹满胀等。今天为大家分享几道食疗方,能有效应对春季不适。

图片

  1、双花薄荷茶
  适合人群

  春季自觉湿气重,时常感到咽痛、口粘、疲乏、困重、大便粘滞不成型的人群。

  材料

  干木棉花2-3朵,鸡蛋花10克,薄荷3克,炒扁豆30克,红糖少许。

  做法

  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放入木棉花、鸡蛋花、炒扁豆,调成小火再煲30分钟,加入薄荷再煮3分钟,最后加少许红糖调味,即可饮用。供2人饮用。

  功效解读

  木棉花又名英雄花,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它与鸡蛋花相须为用,搭配可健脾化湿利水的炒扁豆,既可用于湿热腹泻,也可用于湿热体质人群的日常保健。

  本茶饮可利湿、健脾固护中下二焦、清利咽喉。

  2、桔梗厚朴花茶
  适合人群

  咽喉不适,堵塞感,或自觉有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消化不佳,或胃腹偏胀。

  材料

  桔梗10克,厚朴花6克,陈皮一瓣。

  做法

  桔梗、厚朴花、陈皮一起煮15分钟,代茶饮。供2人饮用。

  功效解读

  桔梗质轻上浮,直达咽喉,味道辛、苦、平,功效宣肺、利咽、排痰,可快速疏通咽喉的气血郁滞。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厚朴花配合陈皮,健脾、理气、化湿,调理脾胃,一方面缓解湿滞胃肠、消化不佳的症状,另一方面解决津液不布反生痰湿的问题。

  3、二香小葱拌豆腐
  适合人群

  春季神疲头昏、四肢困重、食欲欠佳、消化不佳、易感冒鼻塞的人群。

  材料

  新鲜小香芹50克,新鲜香菜50克,小葱葱白50克,嫩豆腐1块,食盐、生抽、胡椒粉适量。

  做法

  所有食材洗净,豆腐切作小方块。其它菜品切碎,与豆腐混合,加适量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供2人食用。

  功效解读

  春日潮湿,空气湿度大,阴雨蒙蒙,常让人感觉不适,中医认为,这是湿浊为患,外袭肌表、内困脏腑所引起的症状。

  小香芹、香菜、葱白,都有清香解表、宣肺通窍的功效,与嫩豆腐搭配,可醒脾开胃、宣肺通窍,有助于缓解上述湿困不适,同时又能预防外感疾病。

  4、紫苏薄荷煎鸡蛋

  适合人群

  春季易感冒,平日头昏神疲、易目赤咽痛、或易牙龈肿痛、或四肢困重、或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的人群。

  材料

  鲜紫苏叶15克,鲜薄荷叶10克,鸡蛋2只,盐适量。

  做法

  鸡蛋打散,紫苏叶、薄荷叶切碎,加入鸡蛋中搅匀,加适量盐,以花生油煎至双面金黄即成。供2人食用。

  功效解读

  紫苏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芳香化湿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肠胃积滞都有帮助。

  薄荷味辛、性凉,能发汗解热,对头部昏沉不清爽、目赤、身热、咽炎、牙床肿痛等症状均可改善。

  鸡蛋,据《本草纲目》记载,味甘性平;鸡蛋黄入心、肾经,有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治心烦不得眠的作用;鸡蛋白则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的功效。

  此方紫苏性温、薄荷性凉,两相调和,性味中正,共同发挥解表利咽化湿的功效,加鸡蛋补正气、益心肺,表里同调。

  5、粉葛赤小豆排骨汤

  适合人群

  脾胃虚弱,易感受湿邪,口渴但不欲多饮,久站后下肢易肿、休息后或活动后可恢复,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的人群。

  材料

  鲜粉葛350克、赤小豆30克、白扁豆25克、排骨300克、生姜3片、陈皮一瓣。供2人食用。

  功效解读

  葛根,甘、辛,归脾、胃、肺经。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透疹的功效。对于外感发热的头痛,腰背酸痛,口渴泄泻,眩晕头痛等症状可有缓解。

  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白扁豆归脾、胃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等症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