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中医为什么说“胃气即生气”

发布日期:2024-04-09 17:49:52 来源:综合整理自黄穗平说脾胃、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又称国际养胃日。根据中国2022年版《胃癌诊疗指南》数据,中国是世界第一胃癌大国,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胃病也是我国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胃胀、胃痛、反酸、烧心,是胃病最常见的四大临床症状,而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常饮食不规律、抽烟喝酒、熬夜等,导致越来越多人有胃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30~50岁的人群胃病发病率高达70%。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决定健康和寿命的关键因素。

图片

  胃,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如何养好我们的胃,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

  01胃很容易受伤

  食物经过口腔、食管,从贲门进入胃,胃底暂时把食物储存下来,然后在胃体胃窦被黏膜层腺体分泌出来的胃酸胃液腐蚀消化、被胃体胃窦部肌层研磨成了食糜。食物经过胃的以上加工变成食糜,然后被胃窦运动推动通过幽门向下离开胃,送入十二指肠,被肝分的胆汁、胰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小肠将大部分营养物质吸收入血,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被送入大肠排泄出人体就成了粪便。

  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胃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把食物变成营养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消化系统中的重中之重。胃就像尽忠职守的搅拌机,辛勤劳作,如果往机器里塞入过多的物体,或者该工作的时候没工作、该休息的时候没休息,再加上外界各种不良物质的侵蚀损害,日久失修、部件老化,就会积劳成疾,发生胃病。

  02“胃气”就是“生气”

  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再重的病,只要还能吃饭,就是胃气未竭,预后就好,只要积极治疗,就有向愈的可能。如果胃气衰败,饮食不入,预后就非常不好了。所以,中医常说:“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分生机。”

  “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所以说,脾胃好,脏腑便可得到滋养,你的身体就会硬朗,脾胃不好,小病小灾的也就不离身了。

图片

  03哪些行为会损伤胃

  感受外邪(幽门螺杆菌感染)

  外感寒、热、湿诸邪,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如夏天吹空调,过服生冷食物或寒凉药物,都会导致寒邪侵犯胃部,寒性收引,使气机郁滞,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若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

  同时,中医把幽门螺杆菌看作广义的毒邪,认为其具有湿、热邪气的性质,而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约占五成,大约1%的感染人群会发展成胃癌。

  饮食不规律

  胃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表。早晨7到9点胃经最旺,胃能又快又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这时吃早餐最合适,如果不吃早餐或吃得不够,就会损伤胃,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一再强调早餐的重要性。

  睡前2~3个小时,胃就要准备进入休息状态了,这个时间以后再大吃特吃,胃就会不得不强打精神工作,胃正常的运转规律会出现混乱,造成疲惫不堪,积劳成疾。

  还有些人为了加强锻炼,吃完饭就赶着去健身、跑步,这样也不好,可能导致胃供血不足,影响胃的正常工作。

  暴饮暴食或饮食过寒过热

  有的人见到美食便不加节制地吃,会大大加重胃的负担,损伤胃的正常功能。

  过凉过热的饮食也会损伤胃黏膜。过热的食物容易直接损伤胃黏膜,可使脾胃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或酿成痔疮等症状。

  而寒冷的刺激则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进而刺激胃黏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引起胃痛等不适。

图片

  过饮浓茶、咖啡、酒和过食辛辣、过咸食物

  饮烈酒、浓茶、过量咖啡,过量食用辛辣、过咸食物等,均是对胃黏膜产生刺激的重要因素,过量饮用或食用会损伤胃黏膜,从而引发胃炎。

  精神压力过大

  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均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重视情绪对脾胃病的影响。五行学说认为木克土,而肝属木,脾属土,当肝胆出现问题就会克制脾胃。清代名医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郁闷、烦躁、生气、动怒、紧张、忧思、郁结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横逆”,就会影响胃气的顺降,致使“胃气壅滞”,即中医所谓的“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轻者胃胀,重者胃痛;胃气上逆,则出现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症;气郁化火,则烧心泛酸。

  情绪的平衡对脾胃健康至关重要。根据中医理论,情绪波动,特别是压抑和不良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肝脏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导致消化系统的各种不适。例如,过度的忧虑和压力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到胃气的正常下行,造成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长期服用药物

  很多药物对胃的副作用是不小的,例如有的病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消炎止痛、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某些疾病,这些药物可以引起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者可同时口服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同时,现在药物错用、滥用的问题比较严重,不少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的病症,硬是吃药吃成了大问题。

  过量吸烟

  过量吸烟对胃伤害也极大,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人体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胃部,从而引起胃炎。因此,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吸烟者最好能戒烟。

图片

  04胃病靠养

  胃病素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预防调理应是首选之策。若在生活中避免上述不良因素,改善不良习惯,再加上药膳调理,不但胃病不会找上门,一些较轻的胃病患者也能自行痊愈。

  饮食宜忌

  《华佗食论》曰:“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

  采纳慢食原则:充分咀嚼每口食物,至少需要15-20分钟完成一餐。如果习惯快速进食,尝试用非惯用手用餐,这样不便利的用餐方式可以自然延长用餐时间,帮助实现慢慢吃的目的。

  选择温热食物:胃部更喜欢温暖的环境,对寒冷食物敏感。因此,应优先选择温热的食物和饮品,避免摄入过冷的饮料、冰淇淋、冷藏的水果及其他低温食品,以保护胃部健康。

  选择柔软食品:胃部更易处理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蒸馒头、小米粥和大米粥等。这些食品不仅有助于减轻胃的负担,还能提供所需营养。同时,应避免难以消化的食物,比如过硬的糕点、炸食以及含有大量纤维的蔬菜等,以及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辛辣、油腻和含咖啡因的饮品等。

  保证水分充足:胃部需要适量的水分来保持其正常功能。常言道,“饭前喝汤胜过良药”,适量的汤水可以润滑食道至胃的通路,使食物更顺畅地通过。但需注意,饮汤量不宜过多,且饮用速度不应过快,汤水的温度也应适中,以避免对胃部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图片

  常运动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

  多吃素

  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粘膜,寒伤脾胃。

  少思虑

  中医认为,思成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

  因此,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通过交流、听音乐、适度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对脾胃健康极为有益。

图片

  05养胃食疗方

  推荐1:米汤

  材料:大米适量。

  做法:将大米熬煮成稀烂白粥;取白粥上一层粥油,即米汤。

  米汤是大米的精华,平和养人,可补津液、保胃气。《黄帝内经》有言“有胃气则生”,因此无论是大汗、发热伤津,还是病后体虚、脾胃疲弱的情况,都很适合用它来养胃气,徐徐调补,效果不比大补之药差。

  米汤简单易做,古时亦常用。名医张仲景经常以米汤来助药力:“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清代名医王士雄对米汤有更高的评价:“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

  推荐2:佛手党参陈皮茶

  材料:佛手10克,党参10克,陈皮5克。

  做法:材料洗净,加水适量,煮约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适合人群:恼怒伤肝犯脾胃者,常见脘腹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食少、情绪不畅时症状加剧等。

  推荐3:胡椒猪肚鸡汤

  材料:猪肚1个,白胡椒10克,鸡1只,生姜3片。

  做法:将猪肚冲洗干净之后,正反两面用面粉和盐揉搓之后继续冲洗干净,之后焯一下水;将敲碎的白胡椒粒、姜片塞进猪肚,放入锅中;焯水后的鸡块,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煮至猪肚烂熟,加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健脾温中,散寒止痛。

  适合人群:寒邪犯胃型的胃痛患者,常见饮食寒凉或受冻后胃痛发作,胃部冷痛,甚至呈痉挛感,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

  推荐4:小米山药枸杞粥

  材料:小米50克,山药半根,枸杞20粒。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枸杞冲洗净,用温水浸泡备用;山药冲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儿,浸泡在清水中备用;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烧开后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烧开转小火,大约熬20分钟,关火后焖一会儿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滋肾养肝。

  适合人群:脾胃阴虚、肝肾不足者,常见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疲倦口干、饥不欲食、胃脘隐痛、眼涩脱发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