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清明将至,广东人又奔赴在祛湿路上了。那提到祛湿,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抽湿机、干燥剂,还是薏米、赤小豆?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罗文峰主任中医师表示,不同季节的祛湿也有不同的食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春天祛湿相关事宜。 这些症状,其实都是湿气引起的 罗文峰表示,对于广东人来说,湿气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口干口苦或者感到口淡无味、食欲不振,从舌象看为舌苔厚白。“其实这就是脾虚的一种症状,由于脾胃功能不好,身体无法运化水谷精微,无法将食物很好地吸收,反而在体内形成了浊气。” 俗话说,世界上无非两种广东人,湿气的和热气的。不怪湿气的广东人占了半壁江山,湿气的表现症状实在太多了。罗文峰提到,身体、脸部油脂多,头皮屑多;经常觉得困,浑身没有力气,很容易感到疲劳等春困症状;觉得身体沉重、腰部酸痛,周身皮肤粘腻不爽,尤其是出汗之后;大便粘腻、腹胀、腹泻等都有可能是因为体内湿气聚集。 祛湿的主要途径 实际上,由于现代社会的人常常在室内一待就是8个小时,缺乏运动加上久坐,湿气愈发加重。而在饮食上,嗜好重口味、油腻等肥甘食物,也容易惹湿。“其实,吃得太多、太杂、太乱同样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消化不好则会在体内聚湿。” 因此,罗文峰强调,祛湿并不是简单用药可以解决的,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式来达到目的。其中,通过中药祛湿、运动出汗排湿以及大小二便泄出湿气,是三种主要的祛湿途径。 罗文峰表示,从中医角度,用中药祛湿包括利水渗湿、健脾祛湿、芳香化湿、清热利湿、升阳除湿等不同方式。春天则并不建议通过利水渗湿,所以喜欢用薏米煲赤小豆的市民们要注意,此时并不适宜以此方祛湿,更宜在夏天服用。而春天更适合升阳除湿。 春天宜升阳祛湿 升阳除湿法,是运用清香或辛香升散祛风药物,具有升发肝胆、升举脾阳、风以胜湿功能,以助运脾升清、化湿祛浊的治法。 适用于情志不舒、肝胆气郁、脾胃湿困、清阳不升,或脾虚湿阻、脾阳下陷,所致神倦肢困、面色晦黄、头昏头沉、眩晕耳鸣、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吐白痰、纳呆脘痞、大便溏薄、脱肛阴挺、周身酸痛、诸症上午为甚等。 常用药物,如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葛根、柴胡、升麻、桔梗、荷叶、青蒿、僵蚕、蝉衣、蔓荆子等。 代表方剂,如升阳除湿汤、羌活胜湿汤等。 在食疗方面,韭菜、香菜、生姜、陈皮、茯苓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可通过芳香除湿,选择一些花类食物,临近清明选择木棉花煲汤、煲水就很适合,还可以选择玫瑰花泡水喝。粉葛作为升阳除湿解痉的良药,用于缓解肩颈疼痛等湿气重的表现也很有效。 推荐一道祛湿汤 陈皮性温,味苦,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疾病。不过要注意,吃多了陈皮也会燥热。 因此,罗文峰更推荐青壮年或者男性选择粉葛这一食材煲汤,葛根能升发清阳、健脾除湿。高明粉葛还是有名的特产,如果煲汤给全家人喝,又担心寒凉,加上陈皮就刚刚好,既可以祛湿也可以中和寒热性。 一般来说,一周煲一次即可,如果平日有烟酒习惯的朋友则可以一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