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岭南春季寒湿重,心血管患者如何调养?

发布日期:2024-03-23 17:22:12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中医四时养生的特点与规律。春季乃“万物生发”的时节,阳气生发,万物复苏,“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也将随着春季到来、天地之阳气一同生发。

图片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部分人群为何在象征美好开始的春季,却感到疲乏、困倦,甚或情绪低落?其实这就是民间俗称“春困”。其主要原因是人体生物钟尚未与季节交替的昼夜变化调节相适应,再加上“倒春寒”、春雨等春季寒湿气候的影响,使人出现易疲劳、打哈欠等“春困”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春困”症状也可能是某些慢性病的“伪装”或先兆,如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 

  01

  春季岭南地域气候特点

  岭南地区“土卑地薄”,春季之气候又为寒湿交加,虽有回暖的征兆,但寒、湿之邪均属于阴,同气相求,更伤阳气。

  《温病条辨》载:“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盖湿水同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寒湿内阻,阳气阻遏,则气血运行不畅,可症见肢冷沉重,头晕困倦等。

  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指:“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使人受寒。”春季虽然气候由寒转暖,但昼夜温差大,冷暖不定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严重者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也可以使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忽高忽低。

图片

  02

  春季中医养生原则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顺应天地阴阳之气,适当的养生有事半功倍之效。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尝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季是万物开始发育生长的时令,这时天地之间洋溢着新生蓬勃的气象,万物欣欣向荣。我们应夜卧早起,适当进行晨运,作息劳动顺应时令而为,同时精神思想上也应蓬勃向上,积极进取,顺应春天的生发规律,促进人体阳气的充盛与健运。

  03

  春季心血管调养方法

  饮食养护

  “阳主升发”,春季阳气升发,宜辛甘化阳,益气健脾扶木。

  可多吃春季当令的韭菜、芹菜、生葱、蒜苗、生姜、春笋、芥兰花、芥兰、香椿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还可以吃怀山、山薯、土豆、芡实、莲子肉等健脾益气的富含淀粉类食物,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

图片

  且经过冬季的高热量饮食,人体肠胃往往积滞较重,应避免助湿生痰,故不宜进食过多油腻食物,阻碍阳气生发。

  此外,“气有余便是火”,避免辛辣太过,补气太过,阳气化火,内损脾胃。还应忌生冷之品。

  日常可以焗陈皮水饮用;也可以焗柑普洱茶饮用。

  规律作息

  春季天气转暖,阳气回升,此时适当“晚睡早起”,可以帮助人体调节生物钟,使之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改善“春困”症状。

  “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早起是生发阳气的好时光,“久卧伤气”,早晨赖床不起反而使人体阳气不升,阴气内困,出现神疲无力、昏沉欲睡、心情压抑、动则汗出等阳气内郁的症状。

  运动健身

  心血管患者春季可进行舒缓柔韧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健美操、散步、慢跑、踏青、各种球类运动等,勿做剧烈运动、过度疲劳。

图片

  久坐办公室,长时间伏案作业,感觉困倦疲乏时,可舒展四肢,伸腰收腹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吐纳。伸展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效果更佳。

  工作或者学习间隙,可站在阳台或空旷之处,或远眺,或凝视绿色植物。

  药膳调理

  (1)砂仁陈皮茶

  材料及做法:春砂仁3克,广陈皮3克,生姜5克。生姜、陈皮先煮开,后下砂仁焗5分钟,代茶饮。

  功效:温化寒湿,醒脾开胃。

  适合人群:症见疲倦,头身困重,胃口差者,尤其适合初春的岭南地区,寒湿体质人群饮用。

  (2)香菜腐竹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瘦肉150克(切碎备用),腐竹150克,生姜15克,香菜15克,葱花少许。

  做法:鲫鱼刮鳞,剖去内脏,去鱼鳃,洗净;姜切丝;香菜洗净,切段。腐竹预先浸泡,切段,干水,油炸备用。鲫鱼先用油锅煎至两面金黄,加入预先烧开的水适量,加入瘦肉碎、腐竹、姜丝,文火炖煮30分钟,汤色如奶白;最后放入香菜、葱花,微量胡椒粉,食盐少许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祛湿。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寒湿困重者,症见恶寒怕冷、头身困重、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的人群。

  (3)五爪龙鸡汤

  材料:鸡肉500克,生姜20克,五爪龙100克,淮山30克,龙眼肉5粒。

  做法:鸡肉,预先飞水,入锅,加水适量,放入五爪龙,加生姜片、淮山、龙眼肉,炖煮60-90分钟,食盐少许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健脾。

  适合人群:脾胃虚弱;也适合健康人群。

  外治疗法

  (1)头部按摩

  《内经》曰:“头者,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头部穴位丰富,为“诸阳之会”。春季梳头有助于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

  具体方法:以普通木梳或牛角梳,从前额发际起,向后一直梳到颈后发根处,用力均匀,每次约50下,以头皮微热发麻为度。

  (2)药枕助眠

  合欢花60克、茉莉花60克、桂花30克、白檀香15克,上4味磨研成粗颗粒,装入50厘米×40厘米的布袋内,缝纫后铺上枕巾。一般3个月更换一次药物。

  (3)沐足祛湿

  鲜艾草250克(干品60克),煎水沐足,具有升发阳气,驱逐寒湿的功效,不仅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还可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水温不宜超过40℃,每次约15分钟。

  04

  结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季乍暖还寒,天气多变且雨水较多,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病、呼吸道疾病、风湿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年保健在于春,心血管慢病患者应积极顺应春季生发规律、学会应对气候突变,护卫人体阳气,保养好“精、气、神”,才能四季不受邪气。


  参考文献:

  [1]赵浩斌,翟双庆. 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探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01):14-16+25.

  [2]翟珂. 吴鞠通《温病条辨》护阳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