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阴雨潮湿天气又将至,中医推荐两款祛湿粥

发布日期:2024-03-23 17:20:18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最近广东,时而下雨雾重,潮湿异常;时而陡然降温,加衣不及……好不容易晴朗了两天,根据最新天气预报显示,下周又要开始迎来降雨了……

  天气的混乱和潮湿,也让各种呼吸、脾胃疾病多发,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脾胃病科赵小青副主任医师给大家讲一讲这种天气该如何祛湿。

  湿气对脾胃有哪些危害

  春季天气两大主题是“湿”和“寒”,二者容易结合在一起伤害我们的身体,脾胃作为后天之本,难免受累。

  脾主运化水湿,但又容易被外界湿气影响,导致脾功能下降,体内水湿运化不利,而成内湿,加之忽而降温,寒湿夹杂,脾阳更伤,就会导致气行不畅胸腹憋闷,反胃想呕,食欲下降,大便稀溏,或大便粘滞难解,湿在体内时间久了,还会出现息肉、肿瘤。

图片 

  寒湿夹杂,要注意这3件事 

  首先,要注意调整衣着,改善室内环境。

  这个阶段天气以湿、寒为主,适当“春捂”可保护阳气,避免邪气入侵,不要过快减衣,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适当穿件轻薄保暖外套是需要的。居所尽量南向有阳光,应想办法降低湿度,如及时关闭门窗,防止湿气进入室内。

  其次,饮食可以帮助我们祛湿护阳。

  要避免暴饮暴食,过度不节饮食会增加脾胃负担,伤及脾胃,湿更难去,可能会加重寒湿体质的症状。

  要多喝温水,避免喝过冷的饮料或食用过冷的食物,温热的水可以减少体内寒气,促进湿气排出,有条件可以选择生姜红糖水,效果更好。

  可以适当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辣椒、葱、蒜等。糯米、小米、南瓜、山药、玉米、红薯、姜、红枣等食物可增加体内阳气,帮助驱散体内寒湿。

  此外,良好的作息习惯也很重要。

  要避免熬夜,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减少体内阳气消耗。同时,坚持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运动要避免出汗过多,以微微出汗为宜,并且要及时擦干,减少湿气滞留。适合寒湿体质的运动包括瑜伽、太极拳、慢跑等,但不建议在潮湿的空间锻炼。

  寒湿气候下,中医如何调理

  中医对体质调理有独特的作用,针对寒湿体质,可选用一些中药、中成药、外治、药膳等方式去调理。

  中草药可选干姜、肉桂、小茴香、丁香、龙眼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茯苓、白术、薏米、赤小豆、肉豆蔻、砂仁等。

  艾叶泡脚,祛湿效果好

  平时还可以用艾叶泡脚。艾叶可温经散寒、温阳化湿,除了含有挥发油外,还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等,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用艾叶泡脚,可起到通经络,去寒湿,调阴阳的功效。

图片

  赵小青主任特别推荐一个泡脚方,取干艾叶25-30g,加水煮开,倒入沐足盆,加热水待水温降至可以耐受的温度后,双足放入足浴盆没过足踝,待10-15分钟身体轻微发热,额头微微出汗即可,适当喝一点温开水补充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体弱血压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较为迟钝,可能无法正确感知温度,建议准确测量水温在35℃左右后再泡脚,避免由于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中医推荐2款祛湿粥

  01

  薏苡仁陈皮粥

  炒薏苡仁60g,粳米60g,陈皮捏碎10g,生姜丝5g共煮为粥,趁热进食,可隔日一次,具有健脾补虚,散寒祛湿功效,可为常用预防寒湿之品。

  02

  苓术陈皮山药粥

  茯苓20g,白术15g,陈皮10g,三者装入纱布袋,置入砂锅煮15分钟后,去渣留液,继续加水,放入切片山药、小米各60g,煮粥进食,此方健脾祛湿之力较强,可适用于感受寒湿或寒湿体质人群,可稍加姜丝调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