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时至惊蛰,肝木升发阳气动,养生调理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4-03-05 16:49:23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养生中国、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等 浏览次数:- 字号:

  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图片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此时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也开始惊醒,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养生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规律起居防春困

  惊蛰前后阴寒之气渐降,阳气升发,人体血管舒张,流入大脑的血供较冬季减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致使春困扰人。

  很多人认为多睡可以解乏,但结果往往是越睡越困。其实,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不但能减轻困意,还能激发肝脏机能。

  春捂秋冻慎减衣

  惊蛰时节,从气象角度讲,是由冬寒向暖春的过渡。此时虽然阳气渐生,但是余寒未尽,因此春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万物在春天开始复苏,人体也同自然一样,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冷风来袭,便可长驱直入,引发感冒、咳嗽等不适。所以惊蛰时节虽然温度升高,但是衣服递减要适度,不能一下子脱掉过多衣物,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逐渐减少。

  《老老恒言》中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告诉我们,春天穿衣以“上薄下厚”为宜,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图片

  省酸增甘养脾气

  惊蛰时节饮食亦应遵循春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养脾,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虽气温有所回升,但余寒未消,饮食上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辛味食物以助阳升抗余寒,如韭菜、洋葱、香菜、生姜、葱等食物。

  另外,惊蛰以后,气温回升,细菌、病菌等微生物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大家可以多吃点清热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葱、蒲公英、蜂蜜、绿茶、香菇等。

  心胸开阔畅气血

  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体内气血和顺通畅,使人精神焕发,有利于身心健康。

  惊蛰之时,老年人尤需要调养情志,平复心情,切忌大喜大怒,避免焦躁抑郁,可寄情于琴棋书画、养花、阅读、散步等悠闲项目以怡情养性。

  心胸宽广,心情舒畅,没有心事烦扰,没有气机郁结,气血运行顺畅,全身气机畅达,脏腑功能健旺,身体自然健康。俗话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人生便是好时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

  适当活动助升阳

  天气渐暖,阳光和煦,应如蛰虫般充满活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踏青、放风筝等,亦可选择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传统养生保健方式。

  惊蛰期间,春雷乍响,春暖花开,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也较多,最适宜进行空气浴、日光浴,以吐故纳新,调和呼吸,使气血冲和、心安神宁,阴阳协调、气机顺畅,达到养生的目的。

  此时还应当多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以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思维能力。并使腿部力量增强,筋骨变得更加灵健,还可改善睡眠,消耗掉一些过盛的能量,利于体重控制。

  放风筝就是特别适合在春天里进行的一项活动。因为冬季里人们久居室内,趁惊蛰阳气升发之际,到旷野郊外放风筝,可以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

  健脾祛湿扶正气

  春季南方有种特殊的天气气象,俗称“回南天”。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此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

  除了物品、食品容易受湿回潮,人体也容易被湿邪侵袭,出现疲乏、身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症状。一年中南方回南天的日期与惊蛰日期相近,故在岭南惊蛰之时,也应重视对脾胃功能的调理。

  对于天气导致的体内湿阻,最简便的办法就是食疗,加之岭南人素有煲汤的习惯,自制简便的除湿汤即可取得较大的功效。除湿的药材并不需要太多,有淡渗、利湿、健脾之功即可。常用的有茯苓薏米汤、淮山芡实汤等。

  除了煲汤,喝粥也能除湿,如薏米淮山粥、小米粥等。粥本来就有养脾胃的作用,加之薏米、淮山、小米等食材有健脾利湿之功,连日服用,即可除湿,还可增强人体正气,抵御湿邪侵扰。

图片

  惊蛰养肝小技巧

  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人体应肝,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或发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引起肝气郁结。

  01避免久视以护眼

  肝开窍于目,惊蛰时应避免久视伤目,对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要加以控制,尤其不要在较暗的光线条件下用手机。

  02多梳头助气血畅通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其实,梳头除了梳理乱发,也是梳理头部的经络、气血。尤其在春天,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聚集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有助于头部的气血畅通。

  03酌饮花茶保健康

  春饮花茶有益健康,对于花茶的选择,女性可喝点玫瑰枸杞茶;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点野菊花枸杞茶;血压高的可以喝点野菊花罗布麻叶茶。此外,还可用黄芪6克,玫瑰3克,佛手片3克,混合为花茶,日间冲泡饮用,能缓解疲劳嗜睡、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表虚自汗等症状,起到中气通畅、养肝的目的。

  04时常按摩益身心

  补肾暖腰部:腰为肾之府,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

  养脾揉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侧向下4横指处。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做1分钟,可健脾和胃。

  疏肝搓两肋:肝气郁结时候,可将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图片

  食疗推荐
  五指毛桃陈皮煲猪脊骨

  【食材】猪脊骨300克,五指毛桃100克,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猪脊骨洗净、焯水,与五指毛桃、陈皮、生姜一起放入汤锅内。倒入开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认为五指毛桃能益气补虚,作用虽然和北芪相似,但是药性却比北芪温和,具有化湿行气、舒筋活络、祛痰平喘的功效,是岭南中药中难得的一味佳品。

  五指毛桃搭配陈皮、生姜和猪脊骨煲汤,益气而不上火,补气而不提气,扶正而不碍邪,十分适合岭南地区常见的气虚夹湿、虚不受补体质人群食用。

  小贴士:五指毛桃虽然药性温和,但在具有明显热性症状如口臭、大便干硬等情况下,还是建议酌情减量使用。

  祛湿五虎汤

  【食材】赤小豆50克,生姜30克,红枣8-10个(去核),连须葱白3根,陈皮1瓣,红糖适量。

  【做法】食材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开水,煮30分钟,再放入红糖煮10分钟即可。

  五虎汤是名老中医李可的感冒经验方,原方由黑豆、核桃、生姜、红枣、葱白组成。此处根据南方湿气困重的地域特点,将其稍做加减形成了祛湿五虎汤。

  本膳食中,赤小豆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陈皮行气祛湿;生姜解表散寒;葱白发汗解表;红糖、红枣补中益气扶正。各物合用,能解表、散寒、祛湿而不伤正,十分适合春天阴雨绵绵、寒温无常的天气保健食用。

  小贴士:如平素体质虚弱可加黑豆30克,怕风、流涕明显加鲜紫苏叶10克,咽干咽痛加鲜薄荷叶5-10片。本膳食供预防感冒使用,不能代替正式的感冒药,如已有明显感冒症状请及时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