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不能错过这些食材,健脾祛湿还养肝

发布日期:2024-03-01 16:27:57 来源:养生中国、新会市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绵绵的序幕也即将拉开。雨水过多,湿气过盛,不仅浑身会有沉重感,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多食健脾祛湿、调肝理脾的食物。

  健脾除湿的食物
  01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中、养心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本草求真》记载茯苓是“最为利水除湿要药”。

  《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

  《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能“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茯苓在中药养生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很多养生药膳都会放茯苓,其性味甘淡平,煮汤不会有浓重的药味,而且性平,不会太寒凉也不会热气上火,又有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的功效,是很多爱煲养生药膳的妈妈们的首选药材。

  02

  芡实

图片

  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果,其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益精气,强志,令人耳聪目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本草经百种录》记载:“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干芡实质地坚硬,短时间内不易煮透,可先在水里浸泡2小时,煮时会熟得更快。  

  03

  小米

  换季时节,很多人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这时就可以用小米养护脾胃。

  小米味甘咸、性微凉,具有和胃健脾、益肾、清虚热、利小便之功效。将小米和山药片一起煮粥,能够健运脾胃,辅助人体排出湿气。

  04

  冬瓜

图片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利尿消肿等功效。

  冬瓜利尿作用的延伸就是祛湿,且祛的是下焦的湿。当我们出现小便黄、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小便时有痛感;大便溏稀腥臭,黏厕所,或者秘结难解,就是代表中焦脾胃湿气很重,湿气入里化热,湿热下注,已经影响到下焦了。此时,吃些冬瓜就十分合适,通过冬瓜的利尿作用把下焦的湿气排出去。

  市场上常见的冬瓜分三种,其中黑皮冬瓜肉厚,口感好,食用率高;白皮冬瓜肉薄质松,煮久会瘫软成水状;青皮冬瓜则介于二者之间。一般清炒选黑皮、煲汤选白皮、炖冬瓜盅选青皮,大家也可以根据喜好选购。

  05

  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白扁豆若经炒制,则香气溢出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因此临床上使用的大都是炒白扁豆,常用于脾虚湿盛,食少便溏,呕吐泄泻;以及妇女脾虚湿盛,湿浊下注,白带过多等症状的人群服用。

  明·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能止泄痢,消暑,暖脾胃。” 

  06

  鲫鱼

图片

  民间有“鱼生火,肉生痰”的说法,但鲫鱼是个特例。据《本草纲目》记载:“诸鱼属火,唯鲫鱼属土,故能养胃”。

  鲫鱼味甘、性温,归脾、胃、大肠经,能够健脾开胃、养阴益气、补虚、利水、除湿。

  鲫鱼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高,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鲫鱼还具有一定的祛湿作用,跟赤小豆搭配,是很不错的选择。

  疏肝理脾的食物

  01

  茼蒿

图片

  茼蒿性味甘辛、平,具有行肝气、消食开胃、通便利腑的作用。茼蒿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钙质,以及黄酮类和酚酸类活性成分,有助于养肝护肝、抗菌消炎。

  茼蒿茎叶同食,鲜嫩可口,有一种特殊香味,能起到开胃消食的作用。在烹饪茼蒿时建议用旺火快炒,这是由于其中的芳香挥发油遇热易挥发,会减弱健脾开胃作用。 

  02

  菠菜

  春天的菠菜,具有滋阴平肝、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有助于预防春季里因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

  同时菠菜是叶黄素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营养素对于预防眼睛衰老导致的视网膜黄斑变性很有好处。菠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

  03

  油菜

图片

  油菜又叫油白菜,性凉,味甘,入肝、脾、肺经,能利肠道。

  油菜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与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04

  芹菜

  芹菜有清热平肝、祛风安神的作用,还能平稳血压,正适合春季食用。《本草推陈》中记载芹菜“治肝阳头痛,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步行飘摇等症。”

  无论水芹、旱芹、西芹,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性芳香油,既能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起到醒脑提神的食疗效用。

  雨水节气期间,三类食物要少吃

  01热性食物

  春季容易上火,有阴虚内热问题的人,最好少吃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等,以免出现上火。

  而这类人群比较适合吃性偏凉的鸭肉、比较平和的猪肉,有滋阴润燥之性。

  阴虚内热的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02酸味食物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旺盛,酸味入肝,过食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旺,克制脾土。酸味主收敛,如果吃得太多,也会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可能会使本身就旺的肝气更旺,从而导致脾胃虚弱。

  春季养肝,不一定要补肝,而是需要以疏泄为主,可以多吃点当季的绿色蔬菜、芽菜,以疏通气机、平肝火。

  03生湿食物

  雨水过后,自然界湿气加重,如果再吃一些助湿的食物,更容易加重脾胃负担。

  一般来说,我们要少吃①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②生冷食物,如水果、凉拌菜等;③油炸、烧烤等比较油腻的食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