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正月十五闹元宵,十六散百病

发布日期:2024-02-24 17:24:4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也是甲辰龙年的元宵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元宵节的相关民俗和养生内容。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在古代,元宵被看作是吉日,汉武帝时,正式把正月十五定为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这一天称“上元”,所以元宵节又叫做 “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年冬天,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问其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有见过家人。每到冬季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决定想办法一定让她和家人团聚。

图片

  有一天,东方朔出宫,街上不少人拿着“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灵机一动,就告诉他们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城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于是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禀报皇上。汉武帝看到“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红帖,心中大惊,连忙召见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他装模作样地思索一会,就告诉皇上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另外,还要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到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信以为真,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借此机会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京城热闹当晚,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后来就形成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过元宵节吃的元宵也叫 “汤团”或“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元宵(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只是南北方的做法有一定的不同。南方人做“汤圆”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进去团圆;北方人做“元宵”,是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从种类上分,元宵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元宵的大小各地也不一样,有的大者如核桃,有的小者若黄豆。

图片

  元宵作为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悠悠走过千年历程之后,承载给现代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美食的享受,更有着营养价值方面的思考。

  元宵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铁、钙、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元素。同时它常用的馅料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比如山楂芝麻、核桃、花生等,所含的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因此,传统医学历来都将元宵视为可健脾、补虚、调血、开胃之食。

  现代营养学的分析也进一步证实元宵含有充足的能量、糖分、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质等,在改善人们口感的同时,为人体带来多种必需的营养素。

  然而,元宵虽好,也不可贪食。这是因为,糯米制成元宵后虽然滑腻可口,但不易被肠胃消化,进食大量元宵后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胃肠不适、腹胀、烧心等症状的出现。《本草纲目》中记载说“糯米黏滞、难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做粘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因此中医主张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大病初愈者,食用元宵要适量。

  正月十六散百病

  元宵节期间,民间部分地区有“散百病”的习俗,时间多定于正月十六,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到野外走一走,到热闹地方看一看。

  “散百病”不仅是运动身体,而且包含了散心、舒畅情志,还包含有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的内容。这与现代提出的“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指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物的精神和社会适应状态”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状态良好的“三结合”健康新模式是一致的,可见我们的祖先对这一问题认识上的进步。

图片

  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

  有不少人在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什么病都没有发现,但自觉疲惫乏力、头痛眩晕、心悸气短、两目干涩、心烦意乱、失眠健忘,这除了心理因素、社会状态外,机体健康状况也已经到了患病的边缘区,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康状态,医学上称它为“亚健康”。

  几年前,我国卫生部门对十城市上班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有专家预言,疲劳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它是潜伏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以“积劳成疾”的“慢性自杀”使机体向疾病和死亡靠近。

  走掉疾病,走向健康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40岁之后,人的肌肉就开始萎缩,膝关节表现得更突出。人在走路时,膝关节要承受相当于体重2~3倍的力量,劳动时就更大些。辛苦一生,首先感到疲劳的就是腿脚。一旦迈不开腿脚,人就会老得更快,由此带来的肌肉弱化、肌力减退、循环功能退变、新陈代谢速度放慢是不可避免的。

图片

  抬起脚,迈开腿,走向自然、走出好心情、走出好体魄,让疾病在脚下消失,是不少科学家为健康开的一张共同处方,也是无数人从脚下走出来的经验。说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做起来,特别是坚持走下去可不是件容易事。

  运动有利于骨骼、肌肉的坚强度增加,使人的关节灵活,此其益处之一;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肺活量增大、氧气的交换能力加强,此其益处之二;运动可使心肌发达、血液的储备和输出量增多、心力加强,此其益处之三;运动能使人胃口大开、食欲改善、消化吸收率提高、营养之源丰富,此其益处之四;运动又能调节大脑功能,使人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动作协调、记忆力增强、睡眠状况改善,此其益处之五;运动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自身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许多疾病都会在浩然正气的人体面前败下阵去,此其益处之六。一句话,运动能走出健康、走向长寿。

  运动形式很多,合理选择

  运动的形式很多,激烈的如打篮球、踢足球、快速跑步;中等的如跳绳、踢毽、拉单杠;缓和的如打太极拳、钓鱼、散步等。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周围环境、活动条件和爱好,有目的地去选择。

  运动学家说,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锻炼,都应该体现“交替运动”,这更适合人体生理,更利于身体健康。常见的交替方式,从总体上讲有体脑交替、动静交替,就是体力与脑力的有机结合,动态与静态的相对平衡。从方法上讲有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后交替,以促进各组织、器官间的协调配合,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到运动中来。

图片

  除大家熟悉的运动方式之外,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的不少新运动形式也颇具趣味,这里介绍几种,供有兴趣的读者选择。

  爬楼梯 在西方一些国家盛行,有益于增强心脏功能,起到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有报道称,一个成年人爬10分钟楼梯的热量消耗比跑步多1/3,顺着三层楼梯每天坚持上下5~6次,一年可减肥3千克。

  倒步走 就是向后退着走,有利于使关节灵活、思维敏捷,还可以预防某些腰腿疾病的发生。美国对一组长寿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坚持倒步走的老年人,很少有心脏病和大脑萎缩的症状出现。

  背撼大树 借大树的力量给背部按摩,可以刺激背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200多个穴位,一般运动形式不容易触及这些部位,所以老年人腰背部的疾病相对较多,这种运动形式填补了目前运动形式中远离背部的缺陷。

  摇头晃脑 轻轻活动颈部,左右扭转颈项,可增强头部血管的抗压力和颈部肌肉、血管、韧带的耐力,有预防脑中风、高血压、青光眼的作用。

  耸肩 双肩反复作上下左右旋转动作,每次5~10分钟。能活动肩部神经、血管、肌肉,改善颈肩部血液循环,对肩周炎、颈椎疾病有防治效果。

  总而言之,所有的运动形式都是以动为主题的,动则不衰。希望大家在闲暇之余都能动起来,走向健康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