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原来大文豪苏东坡也是一位养生达人

发布日期:2024-02-02 18:31: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四川省中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等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北宋统治者高度重视和提倡医学、养生学,屡次颁布医学诏令,普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医师的社会地位。因此,文人士大夫习医风气蔚然盛行,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以至于“无儒不通医,凡医皆能述儒”,像苏轼、沈括、欧阳修等文人,他们大都懂医术、善养生。 

  关于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在历史上,苏轼不但有一个旷古烁今的文学人生,还有一个济世救民的医药人生。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东坡先生的养生之道。

图片

  苏东坡喜爱美食,懂得食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但凡苏东坡到过、生活过的地方,都会有以东坡命名的菜肴,比如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春鸠脍、东坡茯苓饼、东坡羹等等。每一种菜肴都会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诵着苏轼留给世人的美好。

  烹制食物,保留原味

  苏东坡先生爱吃,制作食物注重食物原料本色,配料简单自然,尽可能保留食物原味,认为吃自然的食物方能延年益寿。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东坡肉。东坡先生在创制“东坡肉”时言道“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火的微妙变化会直接影响食物风味的改变,用柴火烹饪,控制好火候慢慢煮,等到时间成熟时自然美味可口。对火候的精准把握,充分保留了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和自然风味,烹饪出食物也是十分美味。

  顺应自然,注重节律

  东坡先生在《后杞菊赋》中写道:“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天地自然精气随着季节的改变,积聚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根据季节的变换采食与自然变化相合的植物,可以养生长寿。这正也告诉我们,人的饮食养生要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才能在食之味中达到身心和谐。

图片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苏东坡先生曾说“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撰,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意思是:一天的饮食不超过一杯酒,一种肉,有客人来,菜肴增加三倍,可减不可增。东坡先生认为这样做得好处是:安份增福气,少吃让肠胃舒畅,节俭是美德。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肚子饿了才吃饭,但不可食过饱,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我们的体重,还有益于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所以,再美味的食物我们都要学会适可而止,切勿贪得无厌,建议每餐七分饱足矣。

  苏东坡先生善于从日常自然食物中去挖掘药用价值,并著有《食疗歌》。

《食疗歌》

生梨饭后化痰好,葱辣姜汤治感冒。

海带含碘消淤结,绿豆解毒疗效高。

鱼虾猪蹄补乳汁,香菇菌蘑肿瘤消。

蛤蜊补血助容颜,地黄防衰人不老。

核桃润肺生乌发,枸杞养肝又明目。

大蒜抑制肠胃炎,芡实润肚补脑髓。

茯苓胡麻皆益寿,菊花常吃疾病少。

紫茄祛风通脉络,橘皮助食粘痰消。

生津安神数乌梅,开心暖胃麦门冬。

图片

  除了注重饮食养生外,苏东坡还有“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等养生箴言。

  “无事以当贵”,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过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潇洒大度,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比富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早寝以当富”,是指吃好穿好,财货充足,并非就能使你长寿。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安步以当车”,是指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肢体不牢,而应多以步行来代替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体魄,通畅气血。

  总的来说,生活积极乐观、不过分计较得失,随遇而安,同时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多运动强筋骨,保持愉悦心情,方能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苏东坡的“医学秘方”

  苏东坡不仅深谙“医乃仁术”之理,常存恻隐慈爱之心,乐于与人分享医理医技。经自己服用验证或眼见耳闻的有效方剂或药物,都毫不保留地告知于人。

  东林广惠禅师患臂痛之症,苏东坡得知后,便向他推荐使用“虎骨散”及“威灵仙丸”,并告之禅师“此仙方也”,自己曾经多次使用治疗臂痛,“其效如神”。另外,他还建议禅师同时服用这两种药效果更佳。

  苏东坡闻知欧阳知晦正在服用何首乌,便告诉他:自己也服用何首乌,但制作方法与他人不同,“今人用枣或黑豆之类蒸熟,皆损其力”。自己是“采得阴乾,便杵罗为末,枣肉或炼蜜和入木臼中,万杵乃丸,服,极有力,无毒”。

  文彦博患痢疾腹疼,吃了一些药未见效果。苏东坡得知后,便将宪宗赏赐给一位官员的“姜茶汤”秘方及其制作方法告知了文彦博。文彦博服用后,很快痊愈。

图片

  某天夜里,苏东坡发热,牙齿出血,直到天亮方才止住。他仔细观察症状后,认为是热毒所致且根源不浅,应当使用清凉药物治疗。于是,自开药方:人参、茯苓、麦门冬煎煮浓汁,作为茶饮,口渴即喝。

  苏东坡患痔疮多年,且时常发作,屡治未见好转,十分痛苦。无奈,只好忌口,戒酒断肉,忌盐酢酱菜,以自制的“胡麻茯苓面”来充饥、治疗痔疮。其方法是“胡麻去皮,九蒸晒,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面”。并说“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减退”。时至今日,民间仍有沿用此法治疗痔疮的。

  苏东坡在《与袁彦方》的信函中提及治疗足疾的方法:“足疾惟威灵仙、牛膝二味为末,蜜丸,空心服。必效之药也……久乃有走及奔马之效”。并提示,这两种药物等份,根据脏气虚实加减牛膝,用酒及开水服下,用药期间要忌茶。

  此外,苏东坡在其著述中,还对治疗白内障、偏头痛以及炮制、服用威灵仙、茯苓、地黄、松脂、黄连、生姜等药物的方法和“枳枸汤”“天麻煎”“四神丹”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陆游:宋朝另一位高寿的文学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和爱国诗人。由于金国侵扰,南宋偏安一隅,即便江南生活相对安定,但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长,但陆游却生活了85个春秋,成为那个年代难得的长寿者。

  陆游身逢乱世,饱经风霜,却得如此高寿,且晚年依然耳清目明、身轻体健,这其中离不开他知医懂药,以及长年保持梳头的养生习惯。

图片

  在当时的文人高官中,陆游是知医懂药的,外出时常带药,能为人开方治病。其有诗云:“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描绘了陆游为百姓治好了病,百姓便以陆字给孩子起名以示感谢的场景。

  还有人在路边专门等他医治,“儿扶一老侯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每每遇此,陆游就取下药囊为其医治。陆游心胸开阔,助人为乐,“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

  值得一提的是,陆游藏书甚多,他为书房起名“书巢”,其中就有不少医书,他的医药心得也尽收录到《陆氏续集验方》中,流传至今。

  正因为读过医书药典,知医懂药,“三十余年学养生”的陆游深知梳头的益处。其《杂赋》一诗中说:“觉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又有《述闲》一诗云:“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可见陆游晨起后或白天无事无客时,便常拿起梳子梳头。

图片

  梳头之益处,历代药籍多有记载。《冯氏锦囊秘录》强调“发宜常梳”。《养生类要》亦云:“发多梳,则去风明目,故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为数。”

  古人之所以强调梳头的好处,关键在于头发的生长与人的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首”,人体十二经脉汇集头部。经常梳头有着促进气血运行、沟通表里上下、清心醒目等多种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一头胎发入晨梳”的养生习惯,陆游才能拥有“两目神光穿夜户”“蝇头细字夜钞书”的极佳视力,年至八十仍身体强健。 

  此外,史料记载陆游因人制宜而采取的多素食、多粥、戒声色娱、晨起扫门庭、睡前温水泡脚、以诗吐胸臆、远离嘈杂、乐观向上等养生方法都至为重要,正如其晚年诗中所云:“养生如艺树,培植要得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