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年龄过小使用电子产品及儿童过度用眼等原因引起的近视逐年增多,越来越多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戴上了眼镜,因此近视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重视。
1
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一种眼屈光力大于正常眼轴长度的屈光不正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当外界平衡光线进入眼球会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但近视的情况下,外界平衡光线进入眼球时聚焦于视网膜前,不能形成清晰物像。
近视是目前眼部疾病当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2020年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高中生近视患病率达80.5%,近视高发、低龄化形势越发严重,应引起社会各方重视并加以控制以及预防。
什么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指眼睛过度地使用致使睫状肌处于持续收缩痉挛状态不能复原,影响平行光线进入眼球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而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可以在眼睛充分休息、缓解眼周肌肉痉挛时改变的近视状态。
1岁幼儿视力达到0.1-0.2,能挑拣出细棉线以及追随掉落物体;2-3岁的幼儿视力在0.6左右,能辨认细小物体、避让障碍物;4岁儿童视力可达0.8;5-6儿童视力发育成熟,视力接近1.0。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载:“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指出肝血虚会导致视力下降。
《诸病源候论》记载:“夫目不能远视者,由目为肝之外候,腑脏之精华,若劳伤腑脏,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 可以理解为肝开窍于目,脏腑精华上输于目,若出现劳伤使脏腑精气损伤,肝气不足感受风邪,因精华气衰而视力减弱看不清远处物体。
《东垣十书》载:“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元代王海藏《此事难知》载:“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
综上种种,中医认为肝血亏虚、脏腑精气劳损、阳气不足(心阳不足)都可以引起视力下降。
日常生活调理
在近视预防措施中,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长、饮食习惯等方面对视力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0-6岁儿童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单次用眼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每周不要超过3次;学龄期儿童用眼,眼睛与物距要保持40cm的距离,用眼时间超过40分钟做一下眼保健操。
有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时间与预防近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陶芳标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表示户外活动可以延迟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每周有利于保护眼睛的户外活动时间应不少于每日2小时。
学生发生近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睡眠时间短。青少年学习生活压力大,昼夜休息不规律,作息紊乱导致眼部疲劳缓解时间不足,假性近视容易进一步发展,引起器质性病变。
学生应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类营养物质,合理的饮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适当补充,能帮助视力的正常发育。
中医食疗推荐:
猪肝枸杞桑叶汤 材料:猪肝300克,枸杞20克,鲜桑叶400克,生姜适量。 食法:猪肝切片,枸杞、桑叶洗净备用,生姜切丝,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加入所有食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5
近视的小儿推拿
推拿对近视有预防、控制作用,时间充足者,建议眼保健操每日操作1-2次,每周可以进行2-3次推拿,选取以下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