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大寒节气。
大寒,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它既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节气,一般从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开始到2月5日前后结束。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古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亦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可见大寒之冷是从古至今的人们都深有体会的。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意思是说:大寒节气之后五日,母鸡便开始孵小鸡了;再五日,鹰隼之类的征鸟,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又五日,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并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寒至极处,阳气萌生,我们也将在不久后迎来一个新的轮回。此时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人体脏腑仍处于寒凉状态。大寒养生,既要滋阴,也要养阳。
01 早睡晚起养阳气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在此期间,不建议大家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户外运动。
02 保护头脚防外寒
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
头为诸阳之汇,寒从脚下而起,这两个部位保暖好了,身体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
03 充足饮水护阴津
大寒节气气候干燥,人体内的阴液也容易出现不足,而暖气和空调的使用,更会加剧这种干燥。
除了正常饮水,还可常饮梨水以滋阴生津,或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04 多吃温苦祛火气
大寒节气的饮食,仍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
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保持一定的热量。
此时人们经过了一冬天的肉类滋补,难免会产生内热,再加上体外寒冷,很容易招致外邪而感冒。
对于这种“吃”出来的感冒,稍微吃点儿苦可以泻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
05 适当运动养身体
大寒时节,运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大寒“三宜”
宜饮热茶
大寒是冬春交接的节点,女性以及阳气虚弱的人要格外注意补血养阳。
可将党参、山药、肉桂洗净,打碎,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大枣洗净,去核。上述药材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泡15分钟即成。每日午饭后温饮,有助滋补肝肾。
宜健脾
大寒节气饮食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既有补养之效,又可预防上火。
在肉类的选择上,阴虚内热的人群可选择性凉的鸭肉;怕冷体质、易腹泻、湿气重的人群可选择鸡肉。
宜喝热粥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
可取葱白7条、生姜5大片(捣碎)、白糯米30g,用水900ml,煎清粥400ml,加入老醋75ml。趁温热服用,能发散风寒。
大寒“三忌”
忌辛辣
大寒时节,食疗进补、运动减少、消耗下降,如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出现消化道问题。
可适当食用一些“清凉”食物,如用莲藕榨汁、配上蜂蜜一起服食,可以起到润胃、促消化的作用。
忌过劳
天干物燥、室内温度高,人也容易变得急躁易怒,出现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等症状。
此时,除了要养护脾肾之阳,也要注意调养肝的气血,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因身体劳累而导致情绪不稳。
忌风寒
此时寒潮频发、气温起伏不定,如果防寒保暖不够,很容易导致风寒感冒,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外出时戴帽子和围巾,捂好头、背、腹部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
健康小技巧 戴围巾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布满了血管,而且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或戴围巾,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好处。
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为了预防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可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这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早晚出行最好在日出后、日落前。冬日晒太阳可以有效补充人体阳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季正是补肾的好时候,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方法得当的泡脚不仅可以祛寒,还能有助于温肾阳。泡脚的水温宜在40℃左右,时间宜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
泡脚时不宜过饱或过饥,水量宜没过脚踝,当感到全身温热、额头微有汗出即可。
萝卜排骨汤
材料:排骨200克,白萝卜150克,葱段、姜片各20克,香菜末少许。料酒20克,盐适量。
做法:排骨剁小段,焯水后洗净;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煮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放入排骨、葱段、姜片、料酒,改小火煮1小时。倒入萝卜,继续煮15分钟,放入盐调味,盛入汤碗中,撒上香菜末即可。
养生功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吃萝卜对畅通肠胃、防病健身特别有好处。白萝卜可下气消食、生津化痰、利尿通便,适合消化不良、饮食积滞、气滞腹胀、呕吐泛酸、咳嗽痰多、大小便不畅者食用。
此汤荤素搭配,既能保证营养,又不会造成积滞,是冬季养生保健的理想选择。
香橙牛柳
材料:牛里脊200克,橙子100克。酱油、料酒、淀粉各10克,白糖、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将牛里脊洗净,切片,用料酒、酱油、淀粉上浆;橙子去皮,洗净,切块。锅中倒油烧热,下牛肉片,炒断生,放橙子块略炒,加白糖、盐、鸡精调味后即可出锅。
养生功效:牛肉是冬季常吃的肉食,可健脾胃、长肌肉、壮骨骼、养气血、强体魄,增加热量、抵御严寒的效果也不错。橙子是冬季最为多见的水果,与牛肉一起做菜,可以起到提振食欲、促进消化、化解油腻的作用,并能生津液、润燥渴、增强人体免疫力。
从今天开始就进入大寒节气了,我们知道,大寒本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在广东,这几天还看到有人穿短袖。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冬天暖和点挺好的,却不知:大寒不冷,人马不安。不冷的冬天,可能会成为细菌病毒繁殖的温床。 《列子·汤问》有言:“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一年走到了大寒,也就意味着寒冷到达了极致而回暖,但是最近这些年,特别是南方,冬天气温逐年升高,今天的最高气温差不多20℃左右了。 这个温度不太正常,对人体来说也是个不太好的消息。 冬天太暖为什么不好? 冬主藏,暖则散,阳气“藏”不够。 冬主藏,到了冬天,天地封藏,我们身体的气机也会随之收敛。《黄帝内经》曾指出,冬季养生主要就是顺应“闭藏”的规律。在冬天,动物要冬眠,树木会落叶,人体要藏精。 这个“精”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础的精华,是人体的生长发育,保证健康的根本。精气足,阳气才会足。 如果冬天暖,肌肤腠理不会像寒冷时那样紧闭,人体的状态也就提前发散阳气。本来冬天就是阳气缺乏的季节,精气还没藏够,就开始发散,那么来年的阳气就会更不足。 这样一来,开春人的抵抗力就不会太强,新的一年生长发育也会受影响。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温”指的就是温病。像流感、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这些会迸发高烧的儿童流行病都属于温病的范畴。一方面人体“闭藏”不够,阳气不足抵抗力差,容易感受外邪;另一方面,大自然“闭藏”不够,细菌病毒没有被寒冷控制,天气一回暖就会大量繁殖。 所以只要是暖冬,开春儿科急诊就会超级忙。 所以提醒大家,即使冬天很暖,也不要让阳气过分疏泄,冬季养生还是要做好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