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中医传统疗法帮您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发布日期:2024-01-14 17:44:55 来源:综合整理自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云南中医等微信 浏览次数:- 字号:

  睡觉前还好好的,一觉醒来回不去了!脖子疼痛难忍,活动度受限,甚至难以左右搖摆,动起来像机器人。古人把这个症状描述为“似身虽起而颈尚留落于枕”,故称之为“落枕”。

图片

  中医对本病认识较早,起初本病叫做“失枕”,源于《素问·骨空论》:“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堬臂齐肘正,灸脊中”。中医学认为落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睡姿不良,伤其颈筋;二是风寒湿侵淫;三是肝肾亏虚,复感外邪。

  给大家介绍三招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再搭配按摩几个穴位来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中医传统疗法

  1、热敷

  热敷有化瘀通络、理气止痛、祛风寒湿等作用。操作简单,直接热敷痛处。

图片

  2、拔火罐

  拔罐可以活血行气,对于落枕造成的经脉不通、软组织僵硬有明显缓解作用,主要是在阿是穴、肩井穴进行。

图片

  3、手法按摩

  手法治疗是此病的首选方法,可很快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疼痛。

图片

  操作时,患者取坐位,医生先用点按、拿捏等手法,施展于颈部至上背部痛点,松解痉挛肌肉筋膜。继而采用端项旋转法,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扶于枕部,使头略向后仰,两手同时用力向上端提,来回连续作左旋右旋活动3-5次,以理顺筋络、活动颈椎小关节。最后施以理筋手法。

  按摩穴位缓解

  落枕多表现为颈后,及偏左或右侧的肌肉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此部位循行经络为:太阳经、少阳经、督脉。用黄帝内针的方法去解决, 病在左侧选右手,病在右侧选左手,可按压手部太阳经的后溪穴和腕部少阳经的阳池穴。

  颈部偏侧痛

  若颈项部偏左或右一侧,及后部位僵硬、酸痛,此部位循行经络为:阳明经、少阳经,用黄帝内针的方法去解决,“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选跟患侧相反的手,可按压手腕部阳明经的阳溪穴,少阳经的阳池穴。

图片

  颈部后侧痛

  颈项部后侧正中僵硬、疼痛,此部位循行经络为:太阳经、督脉。疼痛部位在正中的,可按压手部督脉的后溪穴,腕部太阳经的阳谷穴。

图片

  温馨提示:每个穴位一般按压1~3分钟即可。

  在按压穴位的时候,去感受颈部不适处的变化,感受颈部的痛感是否改善,活动受限的活动度是否变大,颈部僵硬的肌肉是否变松软,只要去感便能感受到变化。如果经过自我调整或按压穴位后,仍不能改善,建议找专业的医生诊治。

   功法锻炼 

  以下介绍4种方法可供选择。

  1、与项争力

  站立,首先双手叉腰,上身不动,头尽量后仰,同时深吸气,此时颈部前屈肌群紧张对抗,然后复原,同时呼气。其次再低头,闭口,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同时呼气,颈部后伸肌群对抗用力,然后复原,同时吸气。本法反复10-20次为一组,每日2-3组。

  2、哪吒探海

  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头颈用力伸向左前方,双目注视前方地面约1.5m处。身体不动,颈部继续努力向前探伸,同时吸气,然后还原,同时呼气。左右相同,各做10-20次为一组,每日2-3组。

  3、后伸旋转

  站立,双手叉腰(坐靠背椅更好)。颈部适当后伸,然后作颈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的旋转活动。本法反复10-20次为一组,每日2-3组。

  4、犀牛望月

  坐位,双腿略分开,两手十指相嵌,掌心朝上,上身前倾,前臂自然架于腿上。头及上身用力左转,头后探,右肩略下沉,左肩微耸,如回首望月,同时深吸气,然后还原,呼气。左右相同,各做10-20次为一组,每日2-3组。

   预防落枕,日常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枕头不能太高,一般以12-15cm为宜,亦不能过低或者不枕枕头,这样都容易造成颈肌劳损和扭伤。枕头以软硬适度为宜,填充物材质以荞麦皮、决明子等为好。

  二是注意保持正确睡眠姿势,头颈部切莫长时间处于偏歪状态,这样会造成肌肉紧张痉挛和颈椎小关节失稳。

  三是头颈部活动要小心,防止颈部扭伤。不做猛然转头、甩头动作,更不要长时间上网、低头看手机。

  四是注意颈部保暖。中医有“热则筋纵,寒则筋挛”之说,应避免颈部遭受风寒侵袭,导致气血不通,脉络瘀阻,不通则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