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明明前几天还是阳光普照、短袖出门,昨天起却气温骤降,不少朋友出门都穿上了厚外套。冬天的天气不仅寒冷还十分干燥,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如鼻子干燥、皮肤干燥、嘴唇干,所以汤水常会添加温补、滋润的元素。今天给大家推荐两样适合冬天的汤料。
01 甘温补血的红枣
红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变为红色,常晒干制成枣干食用或入药。枣其药用价值很高,据《本草纲目》记载:枣有补中益气,滋补,润心肺,调五荣,缓阳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等作用。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久服可延年益寿。
另外,红枣味甘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磷、钙、铁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誉。红枣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常食之可以使人面色红润,且可以美白祛斑,是很不错的一道滋补佳品。
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久服延年益寿。
红枣味甘甜,中医认为甜味的食物入脾,能健脾益胃生血。枣作为药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收载,《吴氏本草》的“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 及《本草备要》的“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都概括了红枣的功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黄穗平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红枣最突出的作用还是补血,适合血虚的人食用,能健脾养血安神。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因此气血不足,尤其是偏向气虚的人在补血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气。气化功能旺盛,造血物质充足,是血液正常化生的保证。由于红枣甘温补血,色黄味甘,入脾胃,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作用,适合气血不足,脾气虚弱者服用。
材料:红枣6颗,党参20克,鸡半只,生姜3片(2人份)。
做法:红枣去核和党参洗净,鸡焯水切块,上述材料入锅加适量水和姜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个小时左右,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养血。
适合人群:脾气虚兼血虚者。见倦怠乏力, 大便溏稀,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遇劳而发,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排便无力。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注意:红枣虽好,但对痰湿、湿热甚者不宜食用。对于日常食用,也建议不宜一次性吃太多,吃得过量有损消化功能,影响脾胃的运化。另外,红枣的表皮坚硬,极难消化,吃时一定要充分咀嚼,否则会损伤胃肠,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02 甘平滋润的蜜枣
蜜枣属于干果类,用割枣机把大青枣周身割一次,使得容易吸糖,然后放入锅中用白糖煮,晒干,就成了平时吃的蜜枣。根据水分从多到少,蜜枣可以分为:京式蜜枣、徽式蜜枣和桂式蜜枣。其中以京式蜜枣最软,而桂式蜜枣最硬。根据产地,蜜枣又可以分为:随州蜜枣和梧州蜜枣。其中,随州金黄蜜枣以“色泽如樱、透明见核、味甜似蜜、沙酥爽口”而远近闻名。
蜜枣味道很甜,可以直接食用,自古以来便有服用苦口中药后吃一颗蜜枣来解苦的习惯。现在,蜜枣多作为调味品使用。
蜜枣作为调味品常用于煲汤,对于老广来说,好的靓汤不仅仅要香、要鲜,还要甜,这就使得蜜枣成为大多数广式靓汤必备的汤料,无论是咸口还是甜口,加了一颗蜜枣的汤仿佛才有了广式靓汤的灵魂。此外,蜜枣也可用于泡茶,有一股枣的清香。
蜜枣还常用来裹粽子,蜜枣粽子占据了端午甜粽的半壁江山。正所谓“半两糯米一颗枣、三片粽叶两股绳”,这是老百姓在裹粽子时追求的色香味俱全,也是生活的另一种“诗和远方”。
中医认为,蜜枣性平,味甘,除了补气血,蜜枣还具有补中健脾、润肺润肠的作用,适量食用蜜枣可以滋补脾胃,也可以预防或改善秋燥对人体肺脏和大肠的燥伤。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枣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减轻胆结石、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美容养颜等诸多养生功效。这使得蜜枣无论是日常养生还是入药,都是广受欢迎的。
材料:南杏仁10克,蜜枣2个,猪骨500克,生姜3片(2人份)。
做法:南杏仁和蜜枣洗净,猪骨洗净后切块,与生姜一起慢火煮至猪骨烂熟后,加盐适量即可。
功效:补肺健脾,生津润燥
适合人群:肺燥咳嗽者,常见干咳、鼻干、咽干、口干、大便干和舌干少津等症。
南杏仁性平,味甘,归肺、胃经,长于润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蜜枣补中健脾、润肺润肠,两者与猪骨煲汤,可以补肺健脾、生津润燥,适合肺燥咳嗽者食疗,也适用于冬季一般人群养生保健食用。
注意:蜜枣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或痰湿体质的人群,不建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