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古注重药食同源,许多食物也是药物,二者之间并无严格界线。你知道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食物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妙用,一起来了解学习吧。
盐自古也是一味药。中医认为,盐,性味咸、寒,无毒,能涌吐、清火、凉血、解毒。临床可用于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盐可“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
●凡觉胸中酒食停积,或被人劝饮过多,一切诸物,心下胀满,只用盐花擦牙齿,温水漱下,不过二次,如汤泼雪,实时舒畅通畅也。
●小便卒不通,炒盐纳脐中,即下。
●肝脏气虚,风冷搏于筋,遍体转筋入腹不可忍,热汤三斗,入盐半斤,乘热渍之。
●齿龈宣露,每旦捻盐纳口中,以热水含漱百遍,日久即密致坚固。
●眼生浮翳粟翳,露膜遮睛,取雪白盐生研少许,以大灯草蘸盐,轻手指定浮翳就点,凡三次,疼痛勿惊恐,屡效。
●蝎螫痛不可忍,以苦盐点大眼角,若螫左边点左,右边点右。或只以盐汤渍伤处为妙。
●寸白虫,上攻心痛,用盐煮马齿苋一碗,入醋半盏,空心食之,少时虫出。
●香港脚作痛,每用盐涂擦脚膝,至足甲,淹少时,却用热水泡洗即已。
●喉痹肿痛,用盐炒红,研末吹患处,五七次,吐出涎即愈。
●中风不语,或痰厥气厥,忽然倒仆,不省人事,急用香油三、四两,入麝香末二三分搅匀,将病患之口,斡开灌下,通其关窍,即便苏醒。如无麝香,用生姜自然汁半盏同服亦可。中信石毒,或因气恼自服,急用香油灌之一碗余,或吐或行下即愈。若以酒调服者难救,其毒发散于周身也。
●诸虫入耳,用香油灌之即出。
●产后生肠不收,用香油炼熟,以盆盛候温,却令产妇坐油盆中,约一顿饭时。用皂角末少许,吹鼻中,即作嚏,立上。
●伤寒三五日,忽有黄,用生香油一盏,水半盏,鸡子白一枚,和之令匀,顿服之。
●虫咬心痛,香油盐熬服一盏。
●中菌毒,用香油一盏,入甘草不拘多少,煎一沸,勿令黑,冷服即解。
生姜性微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腥虾蟹毒及中药半夏、南星之毒等功效。在感受风寒而出现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等感冒症状时,可以来一杯红糖生姜水以发散风寒之邪。
●呕吐不止,用生姜一大块,切薄片,勿令折断,层层擦盐在内,用水湿苎麻布裹之,外用纸裹,水湿火煨,令纸干。取出苎麻布并纸,将生姜捣烂,和稀米汤呷服即止。北方无苎麻,用夏布亦可。
●咳嗽连咳四五十声者,用连皮生姜自然汁一合,加白蜜二茶匙,同放茶钟内,顿滚温服,三四次即愈。
●感冒风寒,发热头疼腹痛,用连皮生姜一大块,连根葱白七根,连壳核桃三枚,打碎细茶一撮,水三碗,煎热服,被盖出汗。
●老人咳嗽喘息,烦热不下食,食即吐逆,腹胀满。用生姜汁十五合,白砂糖四两,二味相和,微火温之,一二十漱即止。每度含半匙,渐渐下汁。
●伤寒胸膈不宽,一切寒结热结,水结食结,痞结血结,痰结支结,大小结胸,痞气结者,俱用生姜捣烂如泥,去汁取渣,炒热绢包,渐渐揉熨心胸胁下,其满痛豁然自愈。如姜渣冷再入姜汁,再炒再熨。热结不用炒。
葱白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称葱实,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本草纲目》称葱茎白、芤、菜伯、鹿胎。葱白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微、厥逆等。
●虚怯人肢,体患肿块,或作痛,或不痛,或风袭于经络,肢体疼痛,或四肢筋挛骨痛而又治流注,并跌扑损伤肿痛,用葱头细切捣烂,炒热敷患处,冷则易之,再熨肿处,即已。此外补阳气,而逐散壅滞之法也。
●刀斧伤破,血流不止,痛苦难禁,急将葱白捣烂,炒热敷伤处,痛与血随止。葱冷再三易,遂不复痛。
●小便不通,小腹胀满,急用连根葱白一斤,捣烂炒热,以帛裹,分作两处,更替熨脐下,即通。
●妇人胎漏,时时下血,用葱白一把,浓煎汁饮之。
●白虎风,走注痛痒,用三年陈酽醋二碗,葱白一斤,煮一沸滤出,布帛热裹,当患处熨之。
●一切肿疮,无名肿毒,以葱白共蜜捣如泥,贴患处。
●酒疾大便下血,旬日不止,用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熟烂,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立止。
●吐血并衄血,用萝卜捣汁一钟,入盐少许,服之立止。或以萝卜汁藕汁同饮及滴入鼻中亦妙。
●牙宣出血,用白萝卜一碗,加盐一钱,不时漱口,即止。
●疥疮搔痒不止,用萝卜一个,内剜取一孔,纳硫黄,不拘多少,仍塞口。灰火中烧成汁,取出捣研,再加猪油同捣,外加硫黄银朱各少许,搽疥效。
●声音不出,用萝卜三个切片,入皂角一挺,去皮子。水一碗,煎至半碗以下,服之。
大蒜味辛甘、性温热,具有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止痢、消炎灭菌、健脑益智、防瘤抗癌、延缓衰老等作用。
研究证实,大蒜集一百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作为“血管清道夫”,大蒜有助于治疗“三高”,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大蒜素被誉为“天然广谱抗生素”,对流感病毒、寄生虫等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现介绍两种大蒜的使用方法:
一是大蒜泡水。生蒜数瓣切片或拍碎,分早中晚加温开水或盐、醋、糖服食,可清肺健脾、抗病毒。
二是蒜泥呼吸法。将生蒜捣成蒜泥,用汤匙含入口中,吸气满肺部,然后呼气。如此连续做一刻钟,每天3次。若产生鼻涕、痰、眼泪等,应及时充分排净,坚持呼吸。
遇疫时,出入多食姜蒜,或以之塞鼻,含几粒花椒(云贵川所产最佳),都有防治疫病作用。
●蜈蚣咬伤,痛不止,用独蒜擦螫处,痛立止。
●一切无名肿痛恶毒,发背痈疽,用蒜掐断,擦患处立消。蒜味辛热,为阳中之物,令人气实闷乱而自吐。若蛇虫蛊瘕,尤为宜之。
●治小儿白秃疮,凡头上团团然白色,以蒜揩白处,早朝使之。
●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用独头大蒜,烧熟去皮,棉裹纳下部,气立通。又治腹满不能服药,以此导之。冷则易之。
百草霜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即百草霜。中医认为,百草霜具有止血、消积、解毒散火的功效。
●白痢肚腹疼痛,百草霜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用酒调服。米汤亦可。
●久疟不愈,百草霜(二钱)、 香附米(三钱),研末,生蜜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乌梅汤下。隔一日用一服,不过三服。立效。
●吐血下血,百草霜末,每服三钱。米饮调下。吐血,用糯米汤下。
●口鼻中出血,用一字吹入鼻。
●皮破血出,及灸疮出血,掺半钱,立止。
●血崩,用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烧红秤锤淬酒下。
●治跌扑损伤,恶血入肠胃,下血溺如瘀血者,百草霜研细,好酒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