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晨起坚持这样做,健齿、补肾、健脾,还能美颜荣发

发布日期:2023-09-12 17:54:44 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次数:- 字号:
  1954年,在内蒙古赤峰大营子的辽应庆九年(959年)驸马卫国王墓中出土了几件“骨刷柄”,其形状、长度、刷柄及植毛孔数目,均与近代牙刷相似。我国著名口腔医学家周大成先生对出土的实物进行观察研究和测量后,认为它们是“古代植毛牙刷”。

  

图片

▲辽代牙刷骨柄(观复博物馆藏)

  植毛牙刷的发明,在口腔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那么,除此之外,古人在护齿方面还有哪些智慧呢?

  漱口

  古人漱口,一般用酒水、盐水、茶水或药水。

  《礼记》中记载有“虚口”的礼节,其实就是含酒漱口。宋代张杲在《医说》中记载了一个用酒漱口固齿的案例:“刘几,年七十余岁,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志也,曰此可以无齿疾。”由此可见,用酒水漱口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晨起用盐水含漱的方法,即“每旦以一捻盐内(纳)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宋代苏东坡则提倡用茶叶漱口:“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苏东坡认为茶叶漱口可去除口腔异味,同时清洁牙齿。

  此外,在古代,苦参、大黄、黄芪、黄柏、黄连等中药也曾被用来制成漱口水。

  古代不仅漱口水种类多样,关于漱口的时间也有诸多讨论。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秽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今观智者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斯存养之功可见也。”强调晚间和饭后漱口比早晨更重要。

  揩牙

  自晋唐时期起,“揩齿方”应运而生。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刘峻在《西岳华山碑载治口齿乌髭歌》中写道: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

  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

  青盐等份同烧煅,研熬世上有仙方。

  这首诗中包括了皂角、生姜、升麻、地黄、旱莲、槐角、细辛、荷叶、青盐等9味中药,用于揩牙。

  我国敦煌壁画中有唐宋时期的揩齿和刷牙图,如莫高窟中唐159窟南壁《弥勒经变》中描绘了一位蹲在地上揩齿的年轻僧人,他用右手食指揩齿,左手拿一个净瓶,右侧还有一位穿红袍的侍者,双手捧着毛巾侍候。

  在五代146窟南壁《劳度叉斗圣变》中描绘了一位僧人,蹲在地上,头往后仰,用齿木刷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僧人清洁牙齿的样子。

图片

▲敦煌壁画的五代146窟南壁《劳度叉斗圣变》局部

  牙粉

  宋代出现了专门出售中草药牙粉的“牙粉行”,可见当时牙粉的使用已经极为普遍。

  那么,人们用什么工具来使用牙粉呢?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树枝。古代印度人最早用小木枝来洁齿,他们将枝条一端用牙齿嚼成绒絮状,然后用絮状端揩刷牙齿。佛教传入中国后,我国的佛经中将清洁牙齿的木枝译作“杨枝”。武则天时期,游学天竺的僧人义净首次将古印度洁齿的方法正式介绍到国内,将“杨枝”译作“齿木”。他还指出,不嚼“齿木”是国人多患牙疾的原因所在。

  

晨起坚持“叩齿”,好处多多

  中医认为,经常叩齿,能够起到健齿、补肾、健脾、强骨益脑、聪耳明目、美颜荣发的作用。

  方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注: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36次,再叩前齿36次。

  补肾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囗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健脾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饮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强骨益脑

  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聪耳明目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枢·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美颜荣发

  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齿宜常叩,晋代葛洪《抱朴子》一书指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诸病源侯论》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都重视和受益于叩齿保健,尤其清晨叩齿意义更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