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不少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或许体检指标正常,但总感觉身体疲惫,状态不佳,续航能力不强,殊不知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甚至气血虚弱的表现。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假如人体气不足,那么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便会受到影响。
简单来说,气不足临床最典型的表现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细软无力等。
具体来讲,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会减退,人体抗病能力会下降。会出现:体力不佳,很容易累,不爱动,稍微动一下就出虚汗,不爱说话,说话声音低,说话没力气,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容易感冒生病,怕风,病后不容易痊愈,发育迟缓,早衰等。
而血不足,血的濡养作用和化神作用就会受到影响。
《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如果血虚了,血的濡养作用不足,会出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缺乏血色;皮肤干涩、毛发干枯;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肌肉瘦削;坐得久了或蹲得久了,猛一站起来会眼前发黑;女性月经量少、颜色淡,月经后期甚至闭经;舌色淡,脉细无力。
《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当血的化神作用不足,人的精神情志方面会出现异常。譬如失眠、多梦,精神疲倦、恍惚、健忘、记忆力减退;甚治谵妄、昏迷等。
《景岳全书·血证》说:“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唯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
在中医看来,气和血的关系极为密切。“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互根互用。具体来说是: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
由于气能生血,只有气充足,血液才充足;如果气虚,则化生血液功能弱,导致血也虚。血少了又会导致气更虚,最终形成气血两虚的局面。
由于气能行血,只有气机调畅,血液才能正常运行,气虚则血行迟缓,气滞则血行涩滞,均可导致血瘀;而血瘀,又势必影响气郁。
气机逆乱,升降出入失常,又会导致血液妄行,出现上逆的咳血、吐血,或者气陷的便血、尿血等症状。
由于气能摄血,所以,气虚的人也容易有各种出血表现,如月经过多,皮下出血等。
血虚之人也易血不养气,而常伴气虚表现。
《素问·调经论》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可见气和血是生命的根本。气血充足,不仅是身体好,人也会显得年轻。气血亏虚,不仅会带来各种健康问题,人也会容易衰老。
对于女性来讲,调理气血尤为重要。因为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生理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气血支撑,更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这里介绍三个补益气血的经典方子。
1、八珍汤
八珍汤出自《丹溪心法》。是由补气基本方四君子汤和补血基本方四物汤二方衍化而来,是一个气血双补的名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使用时可加入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全方既能健脾养胃以益气,又能养肝行滞以补血,适用于一切因气血不足所致之证。
方解:
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养血, 安神益智;
茯苓:性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白术:性甘、苦、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熟地黄:性甘,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是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失调、崩漏等症的要药。
当归:性甘,温,味辛,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是治疗心肝血虚、眩晕心悸的补血要药,也是治疗血虚或兼血瘀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要药。
白芍:性甘微寒,味苦微酸。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引血上行;为治疗眩晕,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妇科病症之要药,被称为“血中气药”。
灸甘草:性甘、味平,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减。若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可加大人参、白术用量;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可加大熟地、当归、白芍用量;兼见不寐者,可加酸枣仁、龙眼肉、柏子仁。体寒的人可加干姜,体热的人可加生地、赤芍。
2、归脾汤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所著的《济生方》,但无当归、远志。到明代,薛己在《内科摘要》中加入此二药,延用至今。归脾汤能够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和脾不统血证。
归脾汤组成:
白术、人参、黄芪、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龙眼肉、当归、炙甘草
方解:
君药:黄芪、龙眼肉
黄芪甘、温,补脾益气;
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臣药:人参、白术,皆可补脾益气,与黄芪相伍,补脾益气之功益著;
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二药与龙眼肉相伍,补心血,安神志之力更强。
佐药:茯神,养心安神;
远志,宁神益智;
木香,理气醒脾。
使药: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调和诸药。
加上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此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还有一个特点是安神力著。
3、当归补血汤
这是一个比较简便的小方: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例组成,其中当归补血活血,黄芪益气以生血,也适于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者,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参考上面的介绍,择适而用。除了补气血外,也得知道日常很多行为都会耗伤气血,一定要注意避免。比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经常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等,就易致脾胃受损;减肥导致的长期饮食摄入不足,或者挑食偏食,营养摄入不均衡,也会影响气血化源;基于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那么思虑过度、作息不规律,总是晚睡或熬夜,工作压力大等,则易耗血;中医还有“劳则气耗”之说,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太过,每易耗气。
而大病、久病,尤其是消耗性及出血性疾病,易耗伤气血,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