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高温炎热的天气,加上近期雨水盛行,这正是南方常有的暑湿、湿热气候。南方人长期生活在这样气候中,很容易形成脾气虚、痰湿困重的体质,出现少气懒言、食欲不佳、疲倦犯困的症状,那该如何应对呢?
老广有句俗语:“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答案就在其中。煲汤是广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什么食材既能补气,又能祛湿呢?老广们再熟悉不过的五指毛桃就可以胜任。
五指毛桃,别名五爪龙,属桑科植物,以根部入药,广泛分布在粤北山区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似毛桃而得名。
五指毛桃又名南芪,是因为其补气功同黄芪,产于南方,多用于南方人,因此有南芪之称。五指毛桃用来煲汤味道有类似椰奶的香气,深受广东人的喜爱。
药用价值
五指毛桃,性平,味甘,入脾、肺、肝经,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效,主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跌打损伤等。
健脾补肺
五指毛桃作为南芪,最大的作用莫过于补气,入脾、肺经,可补脾气、补肺气,健脾补肺,益气补虚。虽补气功效不及黄芪,但没有黄芪升提及温热之性。五指毛桃不温不燥,药性温和,补而不峻,正合“少火生气”之意,尤宜于虚不受补的患者,是岭南中草药中的一味难得佳品。
行气利湿
五指毛桃有行气利湿之效。“气”在中医里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气有推动的作用,能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湿气重的人大多是因为气虚,尤其是脾气虚,脾失健运,脾不能够运化水湿,水湿就容易内停,日久还会形成痰湿,产生身体沉重、困顿无力的症状。而此时在饮食之中加入五指毛桃,可以补充和加强身体内“气”的力量,推动身体水湿的运行,提高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最终改善体内痰湿过重的情况。五指毛桃常常搭配党参、茯苓、白术、薏米等治疗脾虚夹湿,也可以与川贝、陈皮、紫菀、冬花等入药,起到降气化痰止咳的作用。
舒筋活络
岭南人民由于居处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湿邪之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以致气血运行失畅,而成“着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沉重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五指毛桃对“着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一方面,“着痹”是由湿邪引起的,而五指毛桃能祛湿化痰;另一方面,易感湿邪之人,大多气虚不固,腠理疏松,而五指毛桃能健脾益气。此外,“痹证”病位在关节、筋脉,五指毛桃入肝经,而肝主筋,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五指毛桃能养肝,因此能起到很好的舒经活络的作用。清代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要》“清毒疥,洗疳痔,去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骨。”
增强免疫力
补骨脂素为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现代研究还发现五指毛桃含有氨基酸、糖类物质以及多种甾体、香豆精,可以加快身体代谢,增强免疫球蛋白活性。
如何选用五指毛桃
野生五指毛桃大有灭绝之势,市面上不乏假冒五指毛桃的树根,有的商家为了防止虫蛀还会使用硫磺熏制五指毛桃,故群众在挑选时当学会分辨。
看色泽
品质好的五指毛桃不会发黑,一般以棕黄色为佳。
挑质地
粗黑的五指毛桃有效成分反而较少,根须细的比较好。
闻味道
没有硫磺味,优质的五指毛桃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
食疗方推荐——五指毛桃鸡汤
原料:五指毛桃50克、党参30克、炒扁豆30克、茯苓30克、鸡半只、瘦肉150g、生姜3片。(2~3人份)
做法:食材洗净,鸡剁成大块,焯出血沫,砂锅内放入适量温水,将鸡肉捞出放入砂锅;加入洗净的药材,大火烧开,将血沫撇出,盖盖子,转小火,慢炖1小时。出锅前10分钟放入适量盐,即可享用。
功效:健脾祛湿。
适合人群:脾虚湿蕴者,见腹胀纳呆、大便稀烂、头身困重、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