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人口中有65%以水稻为主食,而作为水稻最终加工产物的大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米的意义,在于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使得人们满足基本的饱食需求,养活了祖祖辈辈的华夏儿女,仔细算来中国人与大米朝夕相伴的岁月已有数千年之久了。
粥油者,乃粥煮熟时所成之稠汁也。粥熬好冷却一段时间后,便可发现在粥的表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把它叫做米油,俗称“粥油”。
大米(小米)熬粥后大部分的营养和精华都在粥油里,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中医认为,粥油性平、味甘,功擅益气健脾,滋阴养胃,利小便通淋。
而在古代医家看来,粥油的滋补作用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如袁了凡先生说的:煮粥饭,中有厚汁滚作一团者,此米之精液,食之最能补精。
《紫竹林单方》中提到治精清不孕方,“用粥油日日取起,加炼过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这里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男子想调精助孕,不妨空腹喝点加了盐的粥油,以助养肾精。
当然,女性产后喝小米粥也是一样的道理,借助了粥油的滋补作用;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效果;幼儿、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常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
粥油制作步骤:
准备小半碗大米(或小米、或大米小米混搭),简单淘洗一下待用。锅里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将米放入,待再烧开后转小火慢熬,期间不要再加水。熬至粥软烂浓稠即可关火。关火后不要马上食用,等粥放凉一点的时候,传说中的粥油就飘起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优质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锅必须刷干净,不能有油污。另外,煮的时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熬制时最好不要添加任何佐料。
饭焦也叫“锅巴”,但这里所说的锅巴不是指现在的零食锅巴,而是指用铁锅(石锅)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
传说三国时代,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家徒四壁,无甚招待。其妻黄月英,见锅里还剩些锅巴,遂用米汤煮锅巴,香润爽口。
烧焦的食物在现代营养学上被列入垃圾食物。但我们中医讲的“焦”只是微微焦黄、焦黑的状态,并且用的是无油干炒的方式,而不是像烤串烤肉那样。中医是通过炒焦来增强药材本身消食化积的能力,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焦三仙就是用三味炒焦的药材组合而成的。
而在很早以前,民间就以饭焦入药了。中医认为,饭焦(锅巴)具有和中、健脾、消食、止泻之功。胃弱者及慢性胃炎、不思饮食者宜食;脾虚、消化不良、久泻不愈的老人、小儿宜食;病后消化力弱、食积腹痛者宜食。
在服法上:或以水煮成焦锅巴粥,则焦苦之味全无,竟成焦香可口之味;或以之为细末,1日3次,每次1勺(约10g),开水送服。
名中医蒲辅周曾经即以锅巴为主药,辅以山楂、神曲、砂仁、鸡内金、莲子之类,制作锅焦丸。并认为此丸性味和平,无论男女老幼,中虚脾弱,肌肉消瘦,久患下利(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俱可久服。
制作小贴士
锅巴的制作,一般来讲电饭煲是没有锅巴的。个人经验,煲仔饭或石锅饭比较容易产生锅巴,可以尝试一下。另外,如果在外品尝煲仔饭或石锅饭,锅底的锅巴,也不要浪费啦。
食谱推荐:莲子饭焦粥
【材料】莲子肉50克,饭焦(锅巴)、白糖各适量。
【做法】莲子浸泡半小时后与饭焦一起,加水,用文火煮粥,等莲子肉烂熟,调入少量白糖即可。早晚餐温热服食。
【适用】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容易溏泄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