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盛夏伊始
今日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说:夏至之后五日,鹿角开始脱落;再五日,知了开始鸣叫;又五日,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开始迅速生长。由此可见,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
夏至节气养生要点
俗话说: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升。夏至与冬至这两个节气都是阴阳转换的阶段,阴阳转换时,既要注意保护阳气,也要静心养阴。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尽管天气炎热,可大自然的阴气已开始生长。
故此阶段养生保健既要保护阳气,更要顺应阴阳的变化特点,使阴阳两气相顺接。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壹
调摄情志养生
俗语说“春夏养阳”,而心乃“阳中之阳”,通于夏气,故夏至时节养阳重在“养心”。夏季炎热,易使人烦躁倦怠,故应努力保持心平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切忌动怒发火。常常静坐,排除心中杂念,或听一曲舒缓音乐,皆可减慢呼吸,使心脏得到休息。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炎夏“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法。
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宣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皆非所宜。
贰
起居运动养生
夏至节气,昼长夜短,起居调养需要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宜晚睡早起。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所讲的“夜卧”、“晚睡”大致是指夜间亥时的10-11点,“早起”指卯时5-7点。
心在一天之中恰也对应于午时,故午休片刻不仅可以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也有助于宁心安神。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很多人因长期待在空调环境中而毛孔闭塞,甚至风寒之邪入侵。此时更应加强锻炼,以微微汗出为度,让郁闭在里的风寒之邪及时从体表随汗液排出。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此外,夏季人体腠理开泄,汗出多,汗孔打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叁
饮食养生
适食酸味忌寒凉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要清淡,多食蔬果杂粮,不宜肥甘厚腻,以免助湿助热。又夏至气温高,耗气大,出汗多,人体水分丧失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容易出现口渴、乏力、疲劳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食酸味可固表敛汗。所以此时进食可适当多吃酸味,如乌梅汤即是夏季保健良品;也可适当加点盐水,以补充随汗损失的盐分。但切忌为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之品。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颐身集》有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故西瓜、绿豆汤等虽是解渴消暑之品,也不可过食或冰镇食之,避免损伤脾阳。
省苦增辛食鸭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脾胃功能较差,食欲缺乏。中医学认为,苦能泄热,不仅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还能防病治病,如:苦瓜、苦菜、苦菊、蒲公英、苦丁茶、苦杏仁、苦荞麦等。
自夏至起,还应多选择阴性食物来滋阴养阴,如:鸭肉、冬瓜、莴笋、生地、百合、紫菜、鸽子蛋、西红柿、银耳等,除了这些,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养阴气,不要在这个节气熬夜。
对于暑热夏季食欲不振的人,夏季早餐时吃几片生姜,有助于消化吸收,暖胃升阳。“防苦夏吃吃鸭”,鸭肉进补不仅适合体内有热的人,也适合处于夏季的大多数人,鸭肉中的优质蛋白不仅补益,对增强人体免疫力也有良好作用。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民间便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说的是过了“夏至”,白天越来越短,每天做针线活,用的线也一天比一天少。人们发现,在夏至后,白天的时间在不断减少,每天减少的时间和人们用一根线的时间相差无几,大约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所以,就有了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时,新麦登场。人们在这一天吃面,也有庆丰收,尝新麦之意。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说“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说它“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夏日吃面食确实也能养心。而夏天吃热面,佐以少量辣椒、蒜泥、陈醋,还能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肆
艾灸养生
同时,夏三月亦可选择艾灸,可起到春夏养阳的作用。艾灸穴位可选择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群,更适合于夏至前后施灸,能改善体质,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伍
预防节气病
腹泻
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增大,容易受暑邪、湿邪。夏季泄泻的病邪入侵以湿邪为主,夹杂着寒、暑、热等病邪,导致肠胃功能失调。
此外,脾脏喜燥而恶湿,湿邪入侵则最容易困遏脾阳,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导致泄泻。寒邪或者暑邪亦能“直中”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在湿度大的季节,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洗涮干净,不吃路边摊的食物,以免染上肠炎、痢疾。
空调病
其实严格来说,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疾病,我们一般所说的“空调病”是指长时间使用空调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其临床表现诸多。
中医认为,过久过冷使用空调容易使人感寒而生病。另一方面,夏季气候湿热,一旦感受空调外寒,阳气郁闭,容易形成表寒里热(湿热)的格局,这就是“寒冷外束肌表,湿热内蕴脾胃”之证。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肌肉,因而可能会出现呼吸、消化、肌肉方面的症状。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不运动,少汗出,当从感受风寒施治,可饮热姜汤;或用淡豆豉15g+大葱白三根,共水煮,水开后5分钟关火,频服代茶饮,第二天症状就会减轻。
暑湿证
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来解除。
夏至养阳,谨遵“三”忌
夏至后气候逐渐进入盛夏,但也不可忘了顾护人体的阳气,切不可犯以下三忌。
忌夜卧贪凉 夜卧吹冷风,尤其头部受风邪,极易导致阳气折损。
忌冷水洗浴 夏季人的汗孔多处于开泄状态,冷水洗浴使外来寒气极易侵入人体,久之会出现手足畏寒、小腿抽筋、后背发凉等症状,老人和小儿尤其应重视。
忌肆食生冷 夏日常食冷饮冰品等,容易引起脾胃虚寒证,可表现为胃痛、腹泻、完谷不化等。女性可出现痛经、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等。
食疗方
最后推荐几道应节食疗方:
乌梅冰糖饮
材料:乌梅15-30克,陈皮、玫瑰花、山楂各3~5克,冰糖适量。
做法:乌梅、陈皮、玫瑰花、山楂加水500-1000mL,大火滚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冰糖适量,放温后服用。(不建议冰镇,易损伤阳气。)
专家点评:乌梅冰糖饮出自中医经典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记载乌梅“收而不涩,能生津液”,能消食积。冰糖补益中土以搭配乌梅酸甘化阴之余又能兼能清润,两者相配,能使在外的火热燥得以收敛,且无寒凉降火药物损伤脾胃之弊,最适合夏至暑热之时饮用,户外工作者、易于上火烦躁者尤宜。若饮食积滞重、不欲饮食者,可酌加少量陈皮、山楂理气消食;自觉烦躁严重者,可加玫瑰花疏肝解郁。
小贴士:乌梅冰糖饮偏酸,且含一定糖分,消化道溃疡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凉拌苦瓜
原料:苦瓜1根,彩椒、大葱适量。
做法:
1.苦瓜洗净斜刀切成丝,红彩椒,大葱切丝。
2.将蒜末,生抽,糖,盐,醋,香油混合均匀制成料汁备用。
3.锅内放水,水开后放入一小勺盐,下入苦瓜丝焯烫约15秒即可。
功效:炎热夏季宜适当吃些苦味的食品,以助心气而制肺气。苦瓜性凉味苦,爽口不腻,有清热泻火、解暑除烦、润脾补胃等功效。夏天用苦瓜做菜既开胃又祛暑清心,但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丝瓜薏苡仁老鸭汤
材料:老鸭1只,薏苡仁50克,丝瓜1根,莲子50克,姜片、葱适量。
做法:
1. 老鸭放入沸水汆烫后,用清水洗净,切大块放锅里,焯去血水。
2. 薏苡仁、莲子用清水浸泡1小时,备用。丝瓜洗净,切块。
3. 砂锅内加入清水烧开,将老鸭、薏苡仁、莲子、葱、姜放入锅中,煮开后转小火煮2小时,加入丝瓜,将熟时加入盐和味精调味。
功效:健脾养心。
八宝荷叶饭
原料:鲜荷叶(若用干荷叶需先用水泡软)1张,芡实、莲子、薏米各15克,糯米50克,大枣10克,荸荠及百合各60克。
制作:百合、糯米、莲子、薏米、芡实洗净,泡胀。荸荠切成如豌豆大小的丁。以上各料用荷叶包裹,马兰草扎紧,放入锅中,加水没过,煮开后改文火继续煮1小时取出,翻扣在汤盘内,打开荷叶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益肺滋肾。
蜂蜜糯米藕
材料:选用粗圆茎直的鲜藕1支,糯米约250克,蜂蜜50毫升,白糖适量。
做法:糯米首先洗净,冷水浸泡4 小时左右;藕洗净打皮,在距节3厘米处切断,保留切下的一段做盖用。将藕倒空孔中水,把糯米灌进藕孔中,边灌边拍。灌满后,将切下的一段藕盖对准藕孔合好,用竹签插牢,放锅中。加水没过藕,在武火上煮沸后,改用文火焖煮约1.5小时,至藕成暗红色即熟,取出,切成0.5厘米左右的片,撒上蜂蜜。
功效:健脾补虚,滋阴润肠。
百莲四宝羹
材料:银耳、莲子、百合、麦冬各6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上料放入锅中,加清水1000克,大火烧开,改用文火煨1小时左右。
功效: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白扁豆粥
材料:炒白扁豆20g,粳米50g。
做法:锅中加约3碗水,大火烧开后倒入提前泡好的白扁豆和粳米,再次煮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可加适量冰糖调味。可作为家常食疗常食。
功效:补脾胃,和中化湿。■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广东省中医院、悦读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