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发物”这个词在大众心目中一点都不陌生,特别在生病吃药的时候,“发物”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比如来自亲朋好友的善意提醒“不能吃某某”等发物类的东西,或者看病时候医生交代“不能吃某种发物”。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发物”呢?什么情况下不能吃“发物”呢?这些问题大家应该都十分好奇,特别是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肠子都长溃疡了,究竟能不能吃日常所提到的“发物”呢?
01 什么是“发物”?
“发物”最早记载于《普济方》:“口疮、历节风等忌发物”,清代的《外科心法要诀》也提到“生疮者当戒劳动,发物,其证可愈,否则难痊。”
发物的概念比较模糊,发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具有辛温、发散、甘温补益特性,能导致口干、便秘、牙龈肿痛加重,或者加重溃疡、疮疡等外科疾病,或者容易引起过敏等表现的食物。广义是指在患病过程中、疾病后康复期间、或者疾病愈后,进食的食物如果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恢复或导致旧病复发等,都可以认为是发物。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发物没有统一的说法,从中医学角度看,“发物”就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或加重已经患有疾病的食物。
02 日常被提到的“发物”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发物的食物比较多,比如蔬菜、水果、肉类都有。
上述这些食物其实很日常很普通,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这些食物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没有什么损害,怎么就成了“发物”呢?
其实“发物”更多只针对患病人群,简单来说就是生病时候的饮食控制,但也不代表有病了上述列举的食物所有都要忌口。因为,什么样的食物会被定性“发物”其实不是食物决定的,而是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所决定的;可能生这个病的时候这个食物就是发物,但是生另外一个病的时候就不是;可能同样的食物别人生病吃了没事,你吃了可能就有事,所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发物”是个相对的概念。
03 为什么会有“发物”忌口的说法呢?
上文已经提到“发物”是指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或加重已经患有疾病的食物,所以在生病或者吃药的时候才会有忌口“发物”的说法。其实中医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体质、患病情况来制定饮食禁忌的,总的来说“发物”的忌口是因人、因时、因病综合判断。
清代王孟英所著《随息居饮食谱》中关于发物食物的记载,将发物分为以下几类如:动火发物、动风发物、助湿发物、积冷发物、动气发物等。
①动火发物
如烟、酒、葱、蒜、姜、韭、芥、椒、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
这类食物多具辛热燥烈之性,能助热动火、伤津动液。不适用于: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
②动风发物
如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
这类食物多具有多升发、散气、火热之性,不适用于:荨麻疹、湿疹、中风、过敏等。
③助湿发物
如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
这类食物多具胶着黏滯、肥甘涩腻之性,容易助痰生湿,不适用于:湿热病、黄疸、淋症、痢疾、带下、疟疾等。
④积冷发物
如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苋菜、莴笋、柿子等。
这类食物多具寒凉之性,容易伤人体内阳气,不适用于:素体阳虚及寒证的患者。
⑤动气发物
如:豆类、薯类、油腻食品、油糕、荞面、莜面、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
这类食物容易产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没胃口等症状。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04 炎症性肠病的病人是否需要忌口“发物”?
有些患者确诊炎症性肠病后,可能会从亲朋好友中听到不能吃“发物”等说法,那被列为是“发物”的食物炎症性肠病患者可以吃吗?
其实我们没有过分强调“发物”这一词,结合上文说的,发物指的是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经患有疾病的食物,而且什么样的食物被定性为发物更多是依据疾病的本身和患者的体质情况。
比如,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不适宜进食牛奶及海鲜,因为这些食物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牛奶和海鲜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来说便是发物,确实需要忌口,但是比如平时的鸡肉、猪肉、瓜果蔬菜等是可以正常进食的。
“发物”的饮食禁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并不是一概而论,并非对所有人、所有疾病都是禁忌,因此不需要过分强调“发物”的禁忌。如果自己不小心生病了,不清楚自己什么东西应该吃,什么东西不应该吃,可以咨询相关专业的医生,毕竟过分的忌食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医学指导:陈延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