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外感后余热未清?中医专家介绍康复辅助药膳

发布日期:2022-12-27 15:35:02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面对病毒,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辨别各类体质,选对食材搭配,针对常见病证,定制药膳处方,中医食养,吃出健康。

  今天,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团队给大家介绍针对烦热的康复辅助药膳。

  烦热是指烦闷、不安、潮热的症状,并非真正的发热。对于外感热退后的烦热,我们需要分辨余热未尽以及阴虚津伤这两种常见类型来辨证施膳。

  外感热退后,余热未尽

  余热未尽的烦热,常伴有咳嗽、咯痰、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以及纳差、胸闷、恶心、肠鸣等胃肠不适。有上述症状者,可用今天的药膳葱白豆豉粉葛汤辅助康复(本品为养生调理药膳,不能代替感冒药使用)。

  葱白豆豉粉葛汤

  材料:葱白80克,淡豆豉50克,葛根150克。

  做法:

  (1)葱白切段,淡豆豉用纱布装包,葛根切块。

  (2)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瓦煲内,加800毫升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30分钟,最后浓煎剩1碗量(约250毫升)即可。

  专家点评:

  豆豉有咸豆豉和淡豆豉两种。咸豆豉就是我们平时食用的豆豉,淡豆豉则是药食同源材料。

  虽然名为淡豆豉,但其实淡豆豉具有酸、咸、辛的味道,具有解表除烦、和胃理气的作用。

  图片

  ▲淡豆豉

  淡豆豉是豆类经过蒸晒而成的,其性善发散。也就是说,豆豉能够使憋闷在心中的郁气得以发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但又没有得到适当的宣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心烦、胸闷、胸中有发热感、火烧感等不舒服的情况,严重的会出现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况。

  中医认为,豆豉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能把患者心中的烦热宣发出去。

  除了能发散心里的郁气外,淡豆豉还能发散郁滞在肌表的寒气。当不慎受寒,身体出现怕冷、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风寒感冒症状时,可用淡豆豉10克,加葱白(留须)3根,煮水热服,服后盖被取汗,汗出则疾病痊愈,既简单又方便。

  葱白性温味辛,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

  图片

  搭配性凉味辛、能解肌清热的葛根,能起到解表、和胃、清热除烦的功效。对于外感后余热未清,见烦热、体倦乏力、口干纳差的人群十分合适。

  图片

  ▲粉葛饮片

  还有这三方,助你强体质

  眼下正值冬季,中医认为,冬三月生机潜藏,万物蓄能而待春生,人亦如此。

  根据“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冬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及时、充分地吸收,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养精蓄锐,以提升来年春天新一轮的生发。

  杨志敏教授结合自身膏方及食疗经验,为读者制订了3款小方,可在冬季经常食用,以达强身健体之效。

  温润养肺茶

  适用:适合老年人、爱美女士及大众冬季保健食用。

  材料:取松子仁15克、南杏仁15克、冰糖适量。

  做法:把松子仁与杏仁用搅拌机研磨;加入适量沸水煮3分钟,加冰糖至熔化即可饮用。

  养生功效:

  松子有“果中仙品”的美誉,是老年人养肺润燥的佳品。

  图片

  南杏仁即甜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

  图片

  两者搭配,能改善皮肤干燥与瘙痒、肠燥便秘、咳嗽咳痰、面容憔悴等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便溏、易腹泻者不宜用,血糖升高者应免糖。

  润肺利咽汤

  适用:适合易上火、长期吸烟、熬夜人群保健食用。

  材料:取玉竹20克、沙参20克、罗汉果1/5个、陈皮1瓣、猪腱子肉350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陈皮切成细丝、猪腱子肉切块;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上述材料煲60分钟,调味即可。

  养生功效:

  玉竹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润心肺的功效。

  图片

  沙参能补肝肺之阴而去其虚火。

  图片

  罗汉果性凉味甘,具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素有“良药佳果”之美誉。

  图片

  配合顺气化痰的陈皮,此方能润肺利咽、顺气止咳,缓解咽干不适、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不适。

  图片

  需注意,风寒咳嗽宜将沙参改为党参。

  马蹄竹蔗浸羊肉片

  适用:适合有温补需求又怕上火的人群食用。

  材料:取嫩羊肉300克、排骨2块、马蹄6个、竹蔗150克、生姜适量。

  做法:嫩羊肉剔去筋膜,切薄片备用;清水下锅煮沸,后加入马蹄、竹蔗、生姜及排骨,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40分钟作为汤底。准备食用时,再放羊肉片涮5~10分钟即可。

  养生功效:竹蔗有益气补脾的功效,马蹄润肺化痰,能降血压、整肠通便、清热生津。

  图片

  图片

  本汤清补,煎煮时间较短,适合喜欢吃羊肉又怕上火的人群。■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自广东省中医院,医学指导:知名养生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部分中药图片来源于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