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头伏和中伏不同,末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交替的关键时期。8月25日将正式出伏,这些养生小妙招要学会。
末伏养生——保护阳气
有谚语说:“夏有真寒”。末伏是人体阳气盛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然而皮肤毛孔开泄,体内阳气则显得不足,而伏阴在内,容易出现阳虚内寒证。所谓“阳气不到就是病”,因此,保护人体阳气,就显得十分重要。
纳凉适度
末伏天气依旧闷热难耐,但吹空调降温要适度,不可盲目贪凉,切忌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7度,晚上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可喝点姜汤,姜汤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能有效防治“空调病”。
早睡早起
一般宜早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早卧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有利于肺气的舒展。
保健五药膳
荸荠山药粳米粥
制作: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火。在大米将熟之时,加入去皮、切块的山药、荸荠,加盖继续熬制,熬煮完毕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荸荠生津止渴,山药健脾益肾,粳米益气生津。三者共奏健脾和胃之效。
赤小豆薏苡仁粥
制作:取赤小豆50g、薏苡仁100g,以温水浸泡半日。取25g大枣去核,浸泡。上述材料同100g大米、1000ml水一并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后,再加适量白砂糖调味即可。
功效:赤小豆通便、利尿、消肿,薏苡仁利肠胃、渗利脾湿、清肺热、补正气。两者共煮,是一道祛湿健脾的保健食膳。
人参茯苓生姜粥
制作:取6g人参切片后装入碗中、隔水蒸汁。将6g生姜切为薄片,6g茯苓捣碎,共同浸泡30分钟后煎药取汁。将汁水混合后,与粳米同煮至黏稠即可服食。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党参枸杞红枣炖母鸡
制作:将鸡肉洗净后,加水、黄酒、姜片于锅中煮1~2分钟去腥后沥出。在锅里加油、姜片下锅小炒一小会,再加入鸡肉,放香叶、黄酒、八角等调味品翻炒均匀。炒后放入砂锅中加水、党参、红枣,炖煮1小时后再放入枸杞煮6分钟,起锅后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养胃健脾。
芦根绿豆粥
制作:取芦根100g,洗净后水煮30分钟,去渣后加入绿豆和粳米熬煮至黏稠即可,最后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生津,消暑解渴。
出伏后如何养生
出伏后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当人体血压升高时,可以适当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取穴方法
风池穴:在后发际线上方2厘米,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大约与耳垂齐平的位置。风池穴是双穴,左右各一个。
人迎穴:正坐或仰靠,拇指与小指弯曲,中间三指伸直并拢,将无名指位于喉结旁,食指指腹所在的位置即是。
出伏后,养生记住这三点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出伏适合吃这些
适当多食用酸味食物
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01.葡萄
酸甜可口,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鲜葡萄又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02.柚子
清香酸甜,有的略带苦味,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针对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过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03.柠檬
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干烦躁、消化不良。可做成柠檬茶和柠檬果汁等。
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01.蜂蜜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秋季喝蜂蜜的时间推荐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喝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02.银耳
银耳是一种有滋阴补益作用的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银耳被誉为“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
03.鸭肉
鸭肉性凉,有滋阴养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其蛋白质含量也比猪肉、牛羊肉高,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鸭肉脂肪含量较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易被人体消化,可以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