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服务 > 养生保健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联系

发布日期:2022-08-11 17:42:53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图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可提高人体心血管机能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体质,应注意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类型、运动量、强度、时间及节律)。

  在心血管专科门诊,一名优秀医生在看病时必须开出五大处方:药物处方、饮食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和戒烟处方。同理,无论出于养生还是防病治病的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以确保科学、有效及安全;当然,该项运动最好还能愉悦身心,以便长期坚持。

  图片

  图1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生前数十年如一日练习八段锦

  八段锦真人版:

  

  ▲国医大师邓铁涛与其子邓中光教授演练八段锦的珍贵视频

  八段锦歌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有松有紧,邓老要求,初学时可采取自然呼吸法,动作熟练后,逐步采用腹式呼吸,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有机结合。

  邓铁涛介绍说:八段锦是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八匹绫罗绸缎那样美好珍贵,故名为"八段锦”。

  传统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畅通经脉、灵活盘骨、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效果。

  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生发阳气,疏肝理气,强健脾胃。其每一动作都能对某一局部起到应有的效能,并通过局部调节整体。既可防病健身,又能医治疾病,特别是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尤其适宜。

  现代研究也证实,练习八段锦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强身健体的功法。

  古代医学家、养生家崇尚运动

  在中国古汉语词汇中没有“体育”一词,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体育运动,只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古今医学家、养生家均十分推崇体育运动,例如吐纳、导引、气功、太极、武术、华佗五禽戏等。

  图片

  图2 85岁高龄的名老中医陈镜合教授长期坚持练习武术、健步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巨著《黄帝内经·素问》开篇明义,指出了养生防病治病的要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和于术数”说的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运动锻炼。

  同时期的《庄子·外篇·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古代也有其他的运动方式,例如球类运动有蹴鞠、击鞠、捶丸、木射、掌旋球等;跑、跳、投掷;游泳、滑冰、摔跤等。

  运动与体育密不可分。现代体育依然闪烁着中华文明宝库尤其是中医养生学的光芒。现代体育是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

  运动对心血管的益处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吕氏春秋·达郁》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名医华佗说:“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现代研究证明,运动可为心血管健康带来多重获益,包括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分泌有益的活性物质,通过调节交感与迷走神经而调节血压和心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睡眠等。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尚可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病病死率。此外,国医大师邓老曾结合自身养生体会提出:“养生先养心,运动健身心”。

  图片

  图3 晚年邓老通过静养功—吐纳养心养神

  运动方法的选择

  1、未病先防

  对于没有慢性疾病的健康人群,运动可以起到维持健康、预防疾病的作用。健康青中年人可以参加强度稍高的运动,如各项球类运动、游泳、跑步、健身、登山等;青年人鼓励参加竞技性运动、群体性运动,例如三大球类、挥拍运动、乒乓球等;老年人可以参加太极拳,步行等轻度体育运动;超高龄人群建议以散步、邓老静养功为主。

  2、已病防变

  一般地,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以及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心衰病情稳定者,提倡力所能及的轻度体育运动,如平地步行、室内步行;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如病情稳定,可参加轻中度的体育运动。

  图片

  以高血压和冠心病运动调养为例。高血压病人的运动类型应以有氧代谢运动为原则。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憋气练习。应该选择全身性的、节奏性强、有助于放松、便于全面锻炼的项目。有条件的可利用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等进行运动。目前比较适合高血压病康复体育的运动种类和方法有邓老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有氧舞蹈、游泳、娱乐性球类、郊游、垂钓等。

  对于冠心病患者,理想的运动强度则为中、低强度。提倡有氧运动、循序渐进的力量练习、娱乐性运动、放松性练习、职业性运动、医疗体操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如邓老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

  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式,主要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以及气功中的动功。

  3、运动节律

  每次锻炼时长不少于15分钟,每周锻炼频率不少于3次。因人而异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心衰或其他慢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或在室内缓慢步行。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感受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健康青中年人运动,每次运动1小时,以汗出畅快为目标。健康的老年人、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每次运动45-60分钟,则以微微汗出为目标。

  然而,无论何种运动,均以运动后第二天不觉得疲劳为宜。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图片

  结语

  运动是养生、防治疾病的重要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而言,运动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对于已经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仍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并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运动锻炼。■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指导:吴伟 广东省名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