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不仅会造成腹胀、腹泻等常见疾病,还会加快人的衰老。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脾虚?如果脾虚要如何调理呢?
01 怎么判断是不是脾胃虚弱? 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因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虚弱,则其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 脾虚的人,可以通过3个方面来自我判断:一看形体,二看五官,三看症状。 ■ 一看形体 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其实虚浮,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未老先衰。 ■ 二看五官 脸色: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 流口水:《黄帝内经》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经常流口水,尤其是睡觉时。 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一个人嘴唇色淡无华,干燥、脱皮,那就是脾虚了。 鼻尖:鼻尖色白枯槁,是脾胃虚衰,胃气不能上荣之候。 ■ 三看症状 没胃口:食欲下降、吃饭不香。 早饱:稍吃一点东西就腹部饱胀。 大便稀烂:稍吃生冷寒凉油腻就会发作。 便秘:即使没有大便干结也会排便无力不畅。 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 如果以上症状你有大部分都符合,结合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弱无力,你可能就是有脾虚。不妨试试从日常生活及饮食调理。 02 脾胃虚弱,哪些食物要少吃? 第一,忌辛辣刺激之品,如辣椒、咖啡、浓茶、酒等。这类食物可破坏黏膜屏障,刺激消化道黏膜或溃疡面,加重原有症状。我们常说不能空腹喝咖啡、茶、酒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都会刺激胃酸过多分泌,攻击黏膜屏障。 第二,忌生冷之品,如冰冻雪糕和饮料,以及雪梨、火龙果等寒性水果。这类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寒湿,导致疾病缠绵难愈。 第三,忌坚硬粗糙、油腻韧性、难消化之品,如花生、竹笋、糯米制品、煎炸食物等。这类食物可使胃黏膜受到摩擦,加重胃黏膜负担及损伤。 03 脾胃虚弱,吃哪些食物调养? 养成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心情平和对于脾胃虚弱者至关重要。以下食材具有良好的健脾作用,在平时煲汤煲粥或者做菜时搭配食用都是很好的选择。 (一)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作用。民间有“白色山药胜人参”的美誉。《神农本草经》言其能“补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麸炒山药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 ■ 健脾养胃 山药能滋补脾阴,以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正如张锡纯所说:“(山药)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可以治疗一切阴分亏虚之证”。对于日常食欲不振、身型瘦削、皮肤发热、手足心热、嘴唇干燥的人群,就非常适合用山药进行补虚健脾。 正所谓瘦人多火,瘦弱之人多夹阴虚内热,秋冬进补不妨多吃山药。《本草求真》:“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然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 ■ 生津益肺 山药能补肺气,益肺阴,不寒不热,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山药富含皂甙、黏液质,这两种成分都有滋润功效,非常适合肺阴虚损者食用,健康人群日常保健食用更能起到生津益肺的功效。 ■ 补肾涩精 很多人都知道山药具有很好的补肾功效,《本草经读》中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因此,山药对于一些夜尿繁多、尿频、男子遗精等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二)小米 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入肾、脾、胃经,具有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利尿消肿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民间亦多有“小米养胃”的说法。 用小米制作成的锅巴,性味甘平、功能补气健脾,消积止泻。用小米糠制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风、杀虫、止痒、收敛的功效。 但小米性寒,属于寒证的患者需要搭配红枣、生姜、红糖反佐。 (三)薏米 薏米味甘淡性凉,入脾、胃、肺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功效。 生薏苡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而炒薏苡仁、麸炒薏苡仁,经过炒制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 炒薏苡仁的制法是取洗净的薏苡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麸炒薏苡仁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即刻烟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麦麸即得。 岭南多湿,健脾兼能利湿的薏苡仁非常适合岭南地区的人食用。 (四)牛肉 小暑期间,天气更加闷热,西瓜、冷饮、冷气自然是消暑利器,可吃多了寒凉之品,也会伤脾胃。若空调温度过低,体质属气虚、阳虚者,则容易感受寒邪,怕风流涕,头疼颈痛。宜温经解表,和中散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颂平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个客家地区的“牛兜”。客家“兜汤”,就是端在手上喝的肉汤。“牛兜”即姜蓉牛肉羹。 姜蓉牛肉羹 材料:新鲜黄牛肉200克,生姜50克,新鲜紫苏叶3片,香菜(芫荽)和小葱各两棵,红薯粉(芡粉)适量。 做法: 先把牛肉洗净,横纹切丁,置碗中,加少许凉水,再加芡粉,用手把芡粉与牛肉丁充分拌匀,用保鲜膜盖好,放冰箱冷藏半小时,再拿出来,加少许水和香油,用力抓牛肉15-20分钟,让芡粉充分渗入牛肉里。 把生姜去皮、洗净,切片,放料理机里打成姜蓉。 紫苏叶洗净,切细丝。香菜洗净,切段。小葱洗净,切葱花。 在汤锅里,加水6碗,大火煮沸,加姜蓉,继续大火煮,保持沸腾,将充分抓好的牛肉丁撕开,放入沸汤中,再煮开即加上紫苏叶、香菜和葱花,加盐、香油调味,便可把牛肉羹上碗,趁热饮汤吃肉。 功效:生姜,性温,味辛,健胃助阳,并有祛痰止咳,和胃止呕之效,可以改善食欲,促进胃肠功能。黄牛肉,性温,味甘,擅长补气,温补脾胃,强壮筋骨,与黄芪同功。紫苏、葱白、芫荽皆为辛温解表药,并有温胃和中之功。 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尤其要照顾好脾胃。不可贪凉取冷,损伤阳气。■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自广东省中医院、罗颂平教授工作室、养生正道微信公众号,医学指导: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张北平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