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众号推文《中医淡斑,让你“面上有光”》受到大家的喜爱,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咨询相关问题,由此可知大家对中医药美容护肤的效果十分信任和认可,今天小编特地收集了几首关于中医药美容的古方,供大家了解。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我们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最爱美的民族,不仅爱心灵美,而且爱容貌美。美容这一门专门学问,为容貌美提供了很多方法。
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创造出许许多多美容的方法。根据典籍的记载,我国有悠久的美容历史。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沫”字,字形象一个人在散发洗脸,《说文解字》解释说:“沫,洗面也。”这可以说是美容的开端。
今从典籍中摘取几首美容方,有效实用,方便自制,能帮助我们修饰和美化容貌、体态。
长葆青春
益母草泽面方——(《新修本草》)
【应用效果】驻颜泽面,主面上䵟 及老人皮肤皴皱等,并展落浮皮,皮落着手上如白垢,再洗再有效。如项颈上黑,但用此药揩洗,并如玉色。
【组成药物】益母草。五月五日采根苗具者,勿令着土,有土即无效。
▲益母草
【调制方法】曝干,捣罗,以面水和成团,如鸡子大,再曝干。仍作一炉,四旁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烧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火绝。经一伏时出之,瓷器中研治,筛再研,三日收。干器中盛,深藏。
【使用方法】每十两加滑石一两,胭脂一钱,用如澡豆法。
【方药解说】唐代的天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善于保养,这就是她用来美容的秘方。益母草又名茺蔚,是天生的美容良药。唐•陈藏器说:“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本草拾遗》)。
这一秘方的调制,要求在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收采全株益母草,并且不能稍带泥土,否则即无效验。将益母草晒干研细过筛,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成团,捏成鸡蛋大小,再晒干。然后用一个黄泥炉子,底层铺炭,中间置药,上面再覆盖一层炭,点火煅制。武火烧约一顿饭的时间,接着改用文火。这时火力切不可过猛,否则药变黄黑,用之无效,只有用文火慢煨,才会色白细腻,堪称上乘。大约一昼夜后,把药取出,凉透,瓷研钵中研细,过筛再研,越细越好。用瓷罐或玻璃瓶收贮,勿使受潮。
古人对研锤十分讲究,认为最好是玉锤,其次是鹿角锤。看来这一要求似乎玄乎,其实确有道理,因为玉与鹿角都有润泽肌肤,除皯灭瘢的作用,研磨时难免有少量落下,配入药中正好起协同作用。
这药使用时要加进滑石粉与胭脂调匀,每日早晚用来擦洗脸面、双手。使用这药擦洗后,皮肤就会逐渐滑润柔软,十多天后即显得与众不同,一个多月后红鲜光泽,他人更无法相比了。如长期连续使用,那么四、五十岁的妇女就会像十五岁的姑娘一样显得年轻。由于武则天长期使用这一秘方美容,因此到了八十岁的高龄,仍然保持着美丽的容貌,无怪乎《新唐书》上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了。
这一宫廷秘方于武则天去世后开始流传到民间,首先被当时国家组织编写的药典《新修本草》所收录,此后如 《近效方》 等书也相继采载,于是流传愈来愈广。《外台秘要》则从《近效方》转录,题名为 “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调制方法与《新修本草》微有不同。元代又有“神仙玉女粉” 之称,认为 它 具 有“治䵟,退皴皱,令人皮肤光泽”(《御药院方》)的良好功效,因而使用十分广泛。
面黑
桃仁澡豆——(《干金要方》)
【应用效果】主悦泽,去䵟 。
【组成药物】桃仁、芜菁子各一两,白术六合,土瓜根七合,毕豆面二升。
▲桃仁
【调制方法】上五味合和,捣,筛。
【使用方法】以醋浆水调洗手面。
【方药解说】孙思邈说:“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千金翼方》。指出澡豆之类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用品,配制方法应该让家喻户晓,不应该保密居奇,因此他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作了详细介绍。
本方就是后一类中的代表方剂。方中用桃仁为主药,本品甘润多脂,富有营养,能使人脸面光滑润泽,斑晕不生;芜菁子是良好的“去黑䵟皱纹”(《新修本草》)药,《圣惠方》即单用它研末入面脂,除斑去面皱;白术能益气和中,善治脸面䵟,《肘后方》 就用苦酒泡浸本品,揩拭面部以治疗 “面多䵟
,或似雀卵色者”;土瓜根对于面黑面疮有特效,李时珍曾经亲自进行验证,认为疗效可靠,可见葛洪说使用 “百日光彩射人,夫妻不相识”(《肘后方》)的说法,虽有夸张成份,但也不是全无根据的”大言”;毕豆就是豌豆,由于它具有较好的润泽肌肤,去黑增白作用,因此是配制澡豆的理想基质,唐代的许多澡豆方中都用到它。按唐代的风俗,逢到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君长要赏赐臣下面脂,澡豆等护肤化妆用品。
澡豆是官吏贵族以至平民百姓必备的东西,所以毕豆的需求量也十分可观。皇家则命令地方进贡,据《旧唐书》 记载:邠州进贡的土产就是毕豆和澡豆。正因为邠州盛产优质毕豆,所以以毕豆为主的澡豆也就成了与毕豆等同看待的贡品。
面无光泽
七白挺子膏——(《太平圣惠方》)
【应用效果】令面光白腻润,去䵟面皱,极效。
【组成药物】白芷、白蔹、白术各一两,白附子、白茯苓、细辛各三分,白及半两。
▲白芷
【调制方法】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挺子,每挺如小指大,阴干。
【使用方法】每夜净洗面了,用浆水于瓷器中磨汁涂之。
【方药解说】这个方剂原出 《千金月令》,药味、制法全部相同,但用药剂量却大有差别。《千金月令》的剂量是白及三分,其他药物各一分,以3:1的比例进行配合。本方经过宋代医家的验证,认为疗效十分可靠,因而被收入《太平圣惠方》中。
《太平圣惠方》 是宋代官方编撰的第一部大型方书。宋太宗赵光义在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就向翰林、医官们广泛征集家传经验良方,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命令尚药奉御王怀隐等把他所搜集的验方和后来征集到的验方汇编成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分门别类,终于在淳化三年(公元 992年)宣告全部竣工,分成1670门,收辑16834方,编为100卷。
宋太宗亲自为书写了序,并赐名“太平圣惠方”。本方用白芷、白蔹、白术为主药,白芷是古人制作面脂的要药,《神农本草经》上早就指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日华子本草》上说它还具有“去面䵟疵瘢”的作用;白蔹具有清热散结功,”因此对于面上疱疮、粉刺、酒皶鼻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白术则是益气化湿的要药,善于消退面部黑晕黑斑。白及是本方的辅药,据《药性论》记载,它能治疗 “面上䵟疱,令人肌滑”,为古人常用的美容护肤佳品。白附子、白茯苓与细辛是本方的佐药,细辛能去皮肤风湿,茯苓可退面䵟雀斑,白附子则主治 “面上百病,行药势”(《名医别录》)。鸡子白则是本方的使药,取其能“去䵟 皶疱,令人悦色”(《本草纲目》)。
毛发干枯
胡麻叶汤——(《日华子本草》
【应用效果】去风润发,滑皮肤,益血色。
【组成药物】胡麻叶。
▲胡麻叶(芝麻叶)
【调制方法】作汤。
【使用方法】沐头(洗头)。
【方药解说】胡麻即脂麻(芝麻),胡麻叶在《神农本草经》中称“青蘘”,列为上品,内服“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不老增寿”。古代养生家像种菜一样地进行播种,长出苗来就采集作菜吃,味道滑美。外用具有良好的美容作用,能润毛发,滑皮肤,益血色。
胡麻叶含有胶质,因此只要用沸水泡浸数小时,就会变成粘浆剂,古人说的 “以汤浸良久,涎出稠黄色”(《本草衍义》),“胡麻叶甚肥滑,可沐头”(《名医别录》),就是这个意思。本品只要用沸水泡浸数小时就行了。有趣的是胡麻叶能润毛发,而花则能生毛发,《干金要方》指出花“生秃发”,而《外台秘要》则用它来治疗眉毛不生。■
【来源: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国养生丛书《千金美容方》,方春阳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