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肌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这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人体的穴位有几百个,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合谷穴,有“万能穴位”之称。
01
最容易找到的人体大穴
#合谷又名虎口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治疗范围最为广泛。
之所以称之为“合谷”: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合谷,山名。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更兼手太阴,由列缺别走阳明,在此自应结合依傍。
又因当拇、食两指张开之后,形状似张大的虎口,我们通常又称其为“虎口”。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此穴。
02
合谷穴是万能穴
#合谷作用多
01、止痛要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调理肠胃等功效。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穴是身体上的“止痛片”。诸如牙痛、头痛、肩臂痛、痛经等,都可以通过刺激合谷穴止痛。
在施治牙痛时采用左右交叉治法,右边牙痛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左边牙痛,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左手找右手合谷穴,右手找左手合谷穴,再在穴位上先用轻点法开始,再按揉法结合,力度由轻到重,每侧按摩3~5分钟。
02、治疗头面疾病
针灸《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面部的病症,均可选用合谷穴。且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至面部,合谷穴为其原穴,是大肠经经气之本源,能够疏通阳明经气、祛除面风,是常用的美容经穴之一。
03、调理胃肠
有现代研究表明,合谷对于促进肠蠕动有一定作用。适用于胃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胃胀等。
04、预防感冒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经常按摩合谷穴,能够激发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抵御外邪,扶助正气的作用。
大家知道,打喷嚏常常是感冒初起的征兆,在最开始打喷嚏时,按摩合谷穴100下,力度以有酸痛感为最佳,这样有助于截断感冒。
05、防止晕车
相关研究证实:合谷穴配合内关穴,对于防止晕车有比较好的作用。
03 刺激手法多种多样 #刺激合谷穴的方法多 1、艾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合谷穴,距离皮肤约1.5厘米~3厘米处进行熏灸,灸10分钟~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2、按摩 用一只手的拇指点按另一手的合谷穴,使感觉向下传导,按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可两手交替。 3、针刺 直刺0.5寸~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向后溪穴透针时,可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特别说明:专业操作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合谷穴有催产的作用,因此孕妇要禁针,即便使用艾灸和穴位按摩也应慎重。 04 加入配穴效果佳 #1+1>2 1、合谷穴+太冲穴 合谷穴属阳,主气,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以上升为主;太冲穴属阴,主血,为足厥阴肝经原穴,以下行为主,两穴同用可用来治疗精神抑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 2、合谷穴+复溜穴 合谷穴属阳主表,复溜穴属阴主里,补合谷穴、泻复溜穴用于表证无汗;泻合谷穴、补复溜穴用于体虚多汗。 3、合谷穴+三阴交穴 补合谷穴、泻三阴交穴具有催产作用。常用于难产、胎盘滞留、闭经等病证,现也用于分娩镇痛、缩短产程。 4、合谷穴+曲池穴 《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临床常用合谷穴配曲池穴治疗痿证,如手臂无力等。 特别注意的是,孕妇禁用合谷穴!■
【来源:内容综合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岭南中医药文化】